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不包括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不包括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首先區分兩個的定義:
1、幼兒園課程,所指廣泛,一般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幼兒園開設課程的總類別和基本情況,不同的幼兒園開設課程是不完全一致的;
(2)幼兒園教學用的教材體系,包括教材、視頻、音頻、卡片、掛圖、教具、道具等等,這里重點說的是那些實際的教學用具,實物的。
(3)最后一層含義,就是指幼兒園老師備課的具體方案、文件、獨特教具或道具等,從這個方面來講,幼兒園課程和幼兒園教學活動都是指的一類東西,不過前一個是方案,后一個是實踐。
2、幼兒教育活動,一般包括以下幾類:
(1)常規的故事、兒歌、動畫、游戲等傳統的導入及正常上課的具體環節等;
(2)非常規的節日活動、外出拉練、園內匯報課、家長公開課、親子娛樂活動等。
所以,綜合比較之后,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二、相同點: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一般包括知識、技能、情感三個維度的目標。
知識目標是指這個教學活動我們需要讓幼兒掌握和知道一個知識點的內容。
技能目標是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們需要幼兒學會一件什么事情。
情感目標是要讓幼兒有一個情感的升華。
從橫向看,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包括知識教育目標、能力方法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其中,情感態度目標是關鍵。對于幼兒來說,培養其好奇心比知識的掌握更重要;從縱向看,包括四個層次,即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單元活動目標(包括時間單元與主題活動單元),具體的某次教學活動目標。
1.行為目標——是以兒童具體的、可被觀察的行為表述來設計目標,它指向教育活動中兒童所發生的行為變化,目標設計中關注的是可觀察到的行為結果
—行為目標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
2.生成性目標——是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生成的目標,如果說行為目標關注的是結果,那么生成性目標關注的則是過程》因此,生成性目標有時又被稱為過程目標、展開性目標。
—生成性目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
3.表現性目標—強調的是個性化)指向的是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所以,表現性目標并不預先規定兒童的行為變化,它關注的是兒童在復雜的教育活動中的個性化和創造性的表現,追求兒童表現的多元化,而不是同質性。
—表現性目標在一些欣賞活動、藝術創編活動或復雜的智力活動中體現得比較多。
智力的開發:教育分為教和育,是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也是對幼兒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的最初階段。因此智力開發必須首當其沖。
身體體能的鍛煉:在幼兒階段,身體處于猛漲期,科學而合理的身體體能鍛煉有助于拉高孩子的成長曲線。另外,強身健體是為以后的學業打基礎,也為步入小學進行正規學習做準備。
陌生環境的適應力,家庭到集體生活的過渡以及自主獨立性的培養:普遍情況下,幼兒在首次入園都需要一定的適應期,而家庭的寵溺一般都會讓孩子帶有點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在幼兒園里要引導孩子學會參與集體生活,學會分享。另外,對于3-6歲的幼兒,通常的父母也都會張羅好生活的一切。在離開父母,參與到幼兒園的生活后,就要開始引導和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獨自大小便,獨自穿衣穿鞋穿襪子,獨自洗手吃飯換衣服等等,一步步走向自主獨立化的生活。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不包括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不包括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