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大課間活動價值觀教育心得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大課間活動價值觀教育心得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初中學生的歪風邪氣有哪些?
筆者從教二十余年,對此深有感觸,在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01
吃苦精神大不如前。
多年以前,學生們在學習上還是特別能吃苦的。愿意學習、主動學習的人相當多。而現在呢,總的感覺是學生的學習勁頭大不如前,學習上不肯下功夫了。
02
勞動意識缺失。
過去的孩子,勞動鍛煉多,也干家務活。現在的初中學生,在學校里懶得搞衛生,不會搞衛生,在家里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愿意做家務,也不會做家務。
我從事初中教育多年,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有資本的。
下面把我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下:
?學習沒有目標,當天和尚撞天鐘。
?拉幫結派,巴結強者,欺負弱者。
?學習任務完不成,總有理由應付。
?敲詐勒索,結伙打人。
?借錢給別人,收利息,放高利貸。
?抄作業,找人監視老師,拍被發現。
?編理由向家長要錢。
?回家說:作業忘記學校了;到學校說:作業忘記家里了。
不認可這個論調。
學生只是人在少年時的一種狀態,首先他們都是獨立的人。凡是人可能有的狀態,初中生有也很正常,哪里就夠得上扣帽子!
成年人就沒有近似的毛病么?
除了家長和老師的角色,可以關注這些現象,輔以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其他人都可能是瓜眾。
如果是老師,是不是應該想想背后的原因,通過一些工作達到正常上課這個平衡即可,過度解讀不可取。
如果是家長,只要是有心,孩子的毛病也是清楚的。可以本著對他自身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施以對待。
初中學生的歪風邪氣有哪些?
何為歪風邪氣?不正為歪,歪風邪氣,也就是不正之風,不正之氣。
初中生,青春期撞上叛逆期,容易滋生一些歪風邪氣,可以理解。但當代初中生,正氣不足,歪風邪氣有余,諸多方面,甚至讓人無法接受,比如:
一 攀比炫富之風。
我所在的城市,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相對發達,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較高。初中生耳濡目染,也逐漸滋生出攀比炫富之風。上學期,我班一個男生穿了一雙某品牌的限量版運動鞋,就在教室腳不落地,抬抬腿、撣撣灰,聲稱“這鞋限量版,一千多呢”。沒過3天,班上就好多“一千多的限量版”,甚至還有兩千多的所謂“限量版中的限量版”。
二 厭學逃學之風。
經濟的發展,腰包的漲鼓,金錢至上的理念在逐漸腐蝕著初中生的心靈。“讀書無用論”“有錢就是大爺”漸漸成為初中生的口頭禪,于是,逃學厭學之風日益盛行。二舅媽生子、三姨娘買車、大舅搬個家、二哥蓋個房......都可以是請假的理由。這還算是尊重老師懂得履行程序的,更甚者曠課三五天,事后解釋是嫂子住院生小孩。
三 唯我獨尊之風。
早些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基本上一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思想根深蒂固,把孩子視若珍寶,捧在手里怕飛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導致現在的初中生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意識太強。無論是在學校,在家庭,還是在社會,都希望地球繞著自己轉,一旦不如意,就意氣用事恣意妄為。
初中生,心智未熟,尚處于懵懂時期。歪風邪氣,滋生于社會道德價值觀的偏離和淪喪。治標還得治本,唯有家庭、學校、社會合力,方可摒棄歪風邪氣,弘揚正義之氣!
“快樂教育”“減負”,迎合了部分家長和孩子的心理,但是對于孩子的成長到底有沒有好處,實際上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事實上,現在很多家長都在給孩子“加負”而不是減負,否則怎么會有那么多孩子每天奔走于各種輔導班之間?
學習的過程不可能是一直快樂的,就像運動員訓練的過程不可能一直快樂一樣。誠然,學校里面的學習內容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是不管如何改善,勤奮學習才能讓自己出色是不會改變的。
我個人對學校里面的學習內容有諸多質疑,但是在實際中,我不會教育孩子說學習是完全快樂的。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有一個艱苦思索的過程。如果沒有痛苦的思考,大腦就不會快速進化。
智力的提升往往在痛苦的思考之后,如果每天都是簡單地記憶一些“死知識”,那么大腦是不會變得更聰明的。訓練大腦,就像訓練肌肉一樣,需要針對性的進行“痛苦”的練習。
所以說,如果學習的時候大腦不覺得痛苦,實際上是因為大腦沒有主動思考。如果大腦思考的角度足夠多,那么它就很容易產生問題。而解答這些問題,則必然需要多方面的考慮,思考的過程,往往伴隨著痛苦。
我們經常對孩子講一些教育相關的故事。最著名的莫過于頭懸梁,錐刺股。想想頭懸梁錐刺股的情景都讓人不寒而栗。這樣的說辭潛移默化的給孩子種下了一種思想,學習是苦的,學習是累的,也許是疼的,學習讓人害怕的。我們給予孩子這種思想的做法正確嗎?
有誰不喜歡快樂學習呢?
開會,聽講座,下邊很多人都無精打采,昏昏沉沉,幾欲昏睡。為什么呢?開會的內容空洞、無趣。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沒有興趣,在學習中沒有一點快樂,學好反倒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快樂教育,快樂學習需要教育者不斷的去創新。
同樣一道題目,可以照本宣科的講,也可以生動有趣的講。學生自然是喜歡生動有趣的。怎樣才能使學習生動有趣?這是每個教育者都應該考慮的問題。也需要每個教育者從實際出發不斷地創新教學。
“減負”的初衷是好的,但基于選拔性考試及高考指揮棒的唯一性,很難有直接的效果。
有哪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不那么累,可以多點時間出去玩,也可以鍛煉自己的身體,提高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我想沒有一個吧。
我們普遍認為,考上重點實驗小學,考上重點實驗中學,才能夠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考進好學校的依據,只有一個就是分數。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會依據分數這個中心而展開。為了取得更高的分數,減負在父母眼里只是一句話而已。不是不想,而是無奈。
“減負”對于我們來說也許很無奈,但作為老師,作為家長,在快樂教育,快樂學習方面,我們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快樂教育”、“減負”的教育是否適合現代孩子成長呢?我覺得不一定適合!那些熱衷于“快樂教育”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到后來都怎么樣了?從我多年來的觀察和了解,那些在畸形的“快樂教育”氛圍下的孩子,平庸是他們的人生底色。顧名思義,快樂教育,是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著興趣和快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教育“專家”和家長卻將快樂教育理解為“順其自然”——孩子有沒有做作業都沒關系,在他們看來,快樂教育=放任自流;在他們想來,快樂教育=不留作業;在他們覺得,“衡水模式”絕不是快樂教育,孩子想在上課的時候睡覺,想考試考多少都無所謂才是“快樂教育”。前幾屆教過一個學生,那孩子的智商非常高,但是他的性格非常懶散。在上課的時候,別人無法回答的問題,他都能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唯獨在做作業方面,他根本就懶得做。我去他家家訪,家里只有一個他的奶奶在家。他的奶奶說:“我根本就管不了他,他想做作業就做吧,不想做我也沒辦法。”后來,我又打電話給他的媽媽,這位家長的想法可謂相當奇葩:“現在不是提倡‘快樂教育’嗎?孩子想不想做作業,我也沒時間去理,順其自然吧!老師,真的非常不好意思,三缺一,我的朋友又催我了!……”幾年之后,這孩子初中還沒畢業就輟學了,現在二十多歲,已經是一位“貨真價實”的無業游民,靠“啃老”度日。何為快樂教育?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塊20斤的石頭和一個20斤的孩子,誰更重?當然是一樣重。但是,我們抱著20斤的一塊石頭一個小時會有什么感覺?很累、非常累就對了!但抱著自己20斤的孩子就不一樣了,有些媽媽一整天都抱著都貌似不怎么累。二者之間,為什么相差那么大呢?那是因為,如果有誰真的一整天抱著一塊20斤的石頭,一方面自己對石頭沒有多少的感情,另一方面這種行為被別人看到,估計十有八九的人會認為整天抱著石頭的人顱腔嚴重積水。而一整天抱著20斤孩子的媽媽,她本身對孩子有著非同一般的舐犢之情,同時就算一整天抱著,別人看到之后也會認為這是一個稱職的母親,自然不會對其說三道四。
快樂教育也是如此,哪怕再苦再累,但是自己的行為被自己和別人所肯定,也會“痛并快樂著”。“學海無涯苦作舟”,你覺得那一種另類的“快樂教育”,真的適合現代孩子的成長呢?歡迎留言探討。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大課間活動價值觀教育心得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大課間活動價值觀教育心得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