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校園活動班主任教育故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校園活動班主任教育故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光陰荏苒,轉眼從教近22年,班主任生涯也即將滿15年。耕耘在心靈的田野中,播種愛,收獲愛,這期間有辛苦,但更多的是幸福快樂,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學生天威、姜珊、偉曉、月榮、勝娟同我一樣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心情是非常激動的。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教師最大的成功是創造出自己崇拜的學生。我也有過一些成功改造學生的例子,但是今天我不想談這些,我想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跟大家分享一段并不愉快的往事,希望前車之鑒,能啟發來者。我教育故事的題目是《危難之處顯身手》。
2011年2月25日夜晚,由于孩子生病,我沒有到校值晚三,突然我接到劉向東老師的電話,陳老師你們班出點事,你趕緊到醫院來一趟。我以為是學生生病了,二話不說就騎車子到了醫院急診科。到了之后,發現我班一群男生圍著滿臉鮮血的李某,我心想壞了這是發生沖突了,就氣不打一處來,一年一年的我就因為孩子休息這一晚上你們還不消停,整天囑咐你們別打架,別打架偏偏。但是我告誡自己,醫院不是教育學生的地方,孩子的生命安全重于一切。于是馬上墊付了醫療費,在向東幫助下配合醫生治療,同時電話通知家長。
【愛國故事一】
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愛國故事二】
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愛國故事三】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并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班主任》是劉心武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于1977年《人民文學》第11期上。
小說以北京某中學班主任張俊石接收一個小流氓插班生宋寶琦為線索展開情節,以“批判與啟蒙”及對真實性的追求率先在文學作品中揭露了“四人幫”文化專制主義對青少年造成的嚴重后果、給青少年留下心靈創傷的社會問題。
該小說曾獲得1978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校園活動班主任教育故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校園活動班主任教育故事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