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進步了教育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進步了教育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 .學習獨立生活能力,自己穿衣,刷牙洗臉,整理玩具。
2.學習良好的生活習慣,愛干凈講衛生3.學習更多的生活經驗,如何去超市買東西,如何問路,不和陌生人說話等。
4.學習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認識一到十的數字,可以數數。
陳鶴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時提出,
“首先要了解兒童心理,認識兒童,才能談到教育兒童,這是“活的教育”,“活教育”思想“。經過7年教學實踐建立的一個教育理論體系。
“首先要了解兒童心理,認識兒童,才能談到教育兒童,這是“活的教育”,“活教育”思想“。經過7年教學實踐建立的一個教育理論體系。
關于“活教育”,陳鶴琴說得很明白:“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陳鶴琴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反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兒教育,提倡適合國情的中國化幼兒教育。
(2)反對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①教育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②教育方法、教育原則: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③幼兒園課程理論: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
課程的中心——環境;課程的結構——五指活動;課程的實施——單元教學、整個教學法、游戲式的教學。
(3)重視幼兒園與家庭合作。
“活教育”的目的論講的就是“做人”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與人相處,追求幸福,服務社會,實現人生價值。陳鶴琴先生曾說過:“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國人、做中國現代人”。陳鶴琴的話平凡卻不簡單,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性。當前幼兒園普遍存在,教師忽視幼兒的自主性,對幼兒的顯性控制過多,教師采用注入式教學等問題。
這些做法影響了幼兒積極性和自主性發揮,導致幼兒喪失了自主思考、自主判斷、自主行動的機會。
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處于隱性控制的地位,用孩子的朋友身份引導幼兒開展教育活動。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進步了教育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進步了教育活動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