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科學營養(yǎng)用餐教育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幼兒科學營養(yǎng)用餐教育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幼兒園陪餐計劃寫的方法:
兒營養(yǎng)與用餐安全是每個家庭最關注的話題。今天我有幸作為家長代表參加了東方幼兒園的陪餐活動,親眼目睹了孩子們用餐過程,深入了解了幼兒園膳食管理情況。
用餐時間到了,小朋友們一一洗手,按順序就坐,等待開飯。良好的進餐習慣和安靜的進餐氛圍令我刮目相看,可見老師們平時的用心指導。
吃完飯小朋友們自覺放回自己的餐具,然后擦嘴,洗手,師生互動,稍作休息,準備午睡。
通過本次陪餐活動,讓家長親自感受到了孩子們在園的用餐安全。感謝領導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感謝食堂的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十八般廚藝,給孩子們帶來安全衛(wèi)生的美食享受,感謝每位老師對幼兒用餐習慣的培養(yǎng),個個成為用餐禮儀小標兵。
幼兒園的保育員也稱生活教師,其指導幼兒進餐的職責是,餐前準備餐點,分餐,幼兒進餐時引導幼兒愉快進餐,不挑食,保持桌面、地板的清潔衛(wèi)生,鼓勵幼兒不挑食,餐后收拾餐具,搞衛(wèi)生,保持活動室餐后整潔的環(huán)境,有需要的話(廚房人手不夠的情況下)進行一些餐具的清洗。
1、用音樂律動和手指游戲等方式組織幼兒盥洗,減少等待現(xiàn)象 。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總是老師維護好幼兒的秩序,以組為單位進行盥洗,一位老師在教室看護好教室里的幼兒,另一位老師要注意幼兒上廁所的安全和幼兒洗手的情況。
從第一個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個孩子洗完手中間有一段時間差,從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飯又有一段時間差,是幼兒消極等待比較多的環(huán)節(jié),如老師組織不當,先前孩子洗干凈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為了減少多數(shù)幼兒的無謂等待,老師可以積極開動腦筋,形成每個班自己獨特的組織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動物為名對幼兒進行角色分組。
過多次的觀察,總結出每次進盥洗間幼兒合適的人數(shù)和所需時間,然后對音樂的長短進行調整,錄制磁帶播放,以對應的動物音樂對幼兒進行有序調動,中間有目的穿插需要復習鞏固的律動。
為了保證孩子們能夠按時進餐,保育員應在每餐的前二十分鐘做好準備。
餐具要提前消毒,分發(fā)到每個幼兒的餐桌前,要提前把飯菜涼好,避免幼兒燙傷,在幼兒進餐前組織洗手,避免等待的時間,可以安排安靜的小游戲。
在進餐過程中,要來回巡視,吃完的加餐,對于個別進餐困難的學生,可以喂餐。吃完飯要有序喝水,并把餐具整理好,最后有序帶會午休室。
(一)合理組織,使幼兒有良好的用餐情緒
1、家園共育、控制零食
有些家長從孩子一起床就不斷往孩子的嘴里添零食,特別是雙休日,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長就給買什么,造成孩子沒有饑餓感。幼兒園應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采用節(jié)制法,對幼兒吃零食的量、次數(shù)有所控制、節(jié)制。
2、以身作則、科學進餐
挑食是托班幼兒在用餐中常見的不良習慣。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以身作則法。在平時家長可以在幼兒在場時有意識的談些他們不愛吃食物的營養(yǎng)所在;也可以在餐桌上和幼兒一起嘗試;還可以多變化一些烹飪的方式,同一種菜的不同口味也會吸引到幼兒的。當然耐心和鼓勵也是不可或缺的。今天能吃一小口,就給予表揚。明天爭取能再多吃一口,以此循序漸進的努力,幫助幼兒逐漸的克服。
3、餐前安靜活動
幫助幼兒調節(jié)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安靜活動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談話活動可以使幼兒較為興奮的情緒逐漸恢復到平靜。
(二)控制合理進餐時間
讓幼兒自覺調整用餐時間。對幼兒進餐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的邊吃邊玩、邊吃邊講話、東張西望,教師嘗試過這樣幾種小方法,效果不錯。
小獎品的妙用(利用孩子帶來的分享食物,或午餐中多出來的水果、點心獎勵有進步的孩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科學營養(yǎng)用餐教育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科學營養(yǎng)用餐教育活動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