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各類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思想政治教育各類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思想品德活動有: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
1、道德認知即對現實道德關系和道德規范的認識,包括道德印象的獲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維能力的發展等。善與美的關系是這樣的:美建立在善的基礎上。一個兇神惡煞的人,青筋暴露的人,天天危害社會安全的人,只會讓人產生恐懼,幾乎不可能產生審美。
2、道德情感是個人道德意識的構成因素。斯洛特認為“移情是無法取消的,它是一種習以為常的、長期的、在某種程度上不由自主的狀態。”正是這種不由自主的移情在他的道德情感主義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
3、道德意志指人們在履行道德義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做出抉擇的頑強毅力和堅持精神。果斷性意志的果斷性是指個體能夠迅速有效地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與果斷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優柔寡斷和草率決定。
4、道德行為由經濟關系所決定,用善惡標準去評價,依靠社會輿論。道德是社會物質條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各種社會道德的性質,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么樣的社會道德。
思想品德活動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簡稱知、情、意、行。
1、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品德知識和品德判斷兩個方面。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表現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品德情感是學生產生品德行為的內在動力,是實現執行轉化的催化劑。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品德行為目的所做出的自覺而頑強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調節學生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通過實踐或練習形成的,是實現品德認識、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生品德動機的行為定向及外部表現。品德行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標志,是衡量少年兒童認識與修養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針對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新時代思政課的價值就在于引導學生在風云變幻的時局中,看清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并在客觀全面的國際比較中,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導學生洞察大變局中潛藏的大風險和孕生的大機遇,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辨各種社會思潮,防范西方的意識形態滲透,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就字面意思而言,思政課實踐教學是以思想政治理論為課程內容,以教學實踐為課程形式,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教育性和實踐性五大特點。其性質定位為:
第一,思政課實踐教學是立體的課堂教學體系。長期以來,我們對實踐教學課堂理解失之偏頗。在實踐教學尚未作為一門獨立課程時,它總是依附于其他的理論課程,僅僅以思政小課堂作為實踐平臺,進行“課內實踐”。而今,實踐教學又走向另一極端,往往被簡單地等同于第二課堂——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校外實踐,卻忽略了第一課堂的理論價值和其他課堂的存在。
事實上,實踐教學仍離不開正確的理論指導,不能脫離第一課堂而獨立存在的。否則,實踐教學就可能演變成盲目的和缺乏實效性的熱鬧活動。因此,思政課實踐教學是包含了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其他課堂在內的立體化的課堂教學體系,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探究。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各類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各類活動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