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活動的選擇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育活動的選擇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選擇應遵循下面一些原則:
1、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2、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
3、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教學目標是指依托一定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對學習者通過學習活動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具體的表述。教學內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發生交互作用、為達成教學目標所依托和動態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內容的學習達成的,教學內容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依托。
教材是根據課標編寫的教學用書,它集中大量專家學者之力,是最具有權威價值的教學內容,也是教學內容的核心,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首選,但不是唯一的選擇,教師要尊重教材,但不必死守教材。
抓住文本關鍵,挖掘教學內容。
很多老師認為品德與社會教材的歷史、地理部分涉及的內容廣、話題散、知識點多、散、小、沒有體系,沒有完整脈絡和情節,不知道怎樣講?教學的時候以教材提供的內容為主,見圖講圖,見字讀字,在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依然是“教”教材,把教材中的地理、歷史當作知識來教,試圖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系統知識。
并按照掌握知識的多少、深淺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導致地理、歷史知識與品德目標的割裂。也就是說,教師沒有把握住品德課程標準的精髓。雖然采用了一些花哨的教學活動、教學方法,但其精神內核沒有改變,教師仍然力求把知識講得多、全、細,做到面面俱到。
規范完整,生怕有一點知識上的疏漏,同時也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全面系統地掌握,把地理、歷史等知識為品德發展服務的教學目標忘得一干二凈。
3
/3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他們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尊重學情,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在品德與社會課中,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使學生的現實生活成為教學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或實踐活動為載體,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幼兒園教育活動從不同角度分來,有不同活動類型,比如可以分為集中教育活動、區域活動、小組活動,從一日活動角度來看,則可以分為入園、早操、集中教育活動、分區活動、生活活動、游戲、欣賞活動、自由活動、離園等,從不同學科或不同領域來看,如語言教育分為講述活動、談話活動、文學活動、語言游戲等,健康教育則分為保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活動(又分為基本動作、基本體操、體育課、體育游戲、器械活動等)
1、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指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進餐、飲水、睡眠、盥洗、如廁等,幾乎占了幼兒在園的一半時間,這也是幼兒園與其他教育階段的主要區別 之一。因此在生活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規,逐漸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自立的良好行為習慣。
2、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又稱活動區(活動角)活動,是指幼兒在活動區內進行的以自由游戲為特征的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動之一,是滿足幼兒不同興趣和需要的最好途徑。通過區域活動,可滿足幼兒交往的需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勇于嘗試和探索,培養幼兒積極的活動態度,促進幼兒創造性和個性的發展。
3、教育活動
教育活動是指由教師依據目標專門設計組織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它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幼兒在在園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它的任務是教師利用幼兒園以及周圍的環境資源,有目的地選擇教育內容,靈活地運用多種活動形式、活動方法、活動手段,鼓勵幼兒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周圍的世界,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4、全園活動
全園活動是指根據某一主題、某一類的教育內容而開展的全園性的集體活動。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活動的選擇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活動的選擇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