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實踐活動先進典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教育實踐活動先進典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以正確i榮辱觀為指導,堅定正確的行為導向,產生正確的價值激勵,助推全社會形成知榮明辱的良好道德風尚
2、潔身自好,嚴于律己,自覺遠離低級趣味,積極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抵制歪風邪氣,敢于伸張正義,見義勇為,堅決同踐踏社會道德風尚的一切行為做斗爭
3、熱心公益與愛心資助,大學生要在風險社會中積極發光發熱
4、用和諧的態度對待人生實踐,使崇尚和諧,維護和諧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推動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融洽相處,實現人與自然友好共生
面對傳統的“控制-服從”式道德教育窠臼,如何使大學生道德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是高校履行培養合格人才、引領道德風尚這一社會職能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尋找身邊感動 當前,大學生道德教育抽象說教多、情感體驗少,“高大上”的典型模范多、貼近師生生活的榜樣少,生硬灌輸多、潤物無聲引導少,難以激發情感認同、觸動靈魂深處、引發價值共鳴,大學生道德教育沒法真正落地生根。大學生道德教育重在由近及遠,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人;重在建設積累,穩扎穩打地推廣成功經驗;重在貼近實際、持之以恒地開展榜樣教育。浙江工商大學以“尋找身邊感動”為載體,逐步深化,以點帶面,使大學生道德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一是深度挖掘,變“嘗試”為“常態”。“尋找身邊的感動”始于2005年,浙江工商大學征集宣傳師生平凡而可貴的感動故事引發良好反響;2008年培育為“十佳校園文化品牌”并由校團委推向全校,2011年納入全校德育體系逐步深化擴大影響,逐步建立校、院、基層黨團支部三級聯動的感動線索征集評選機制。
二是因勢利導,變“盆景”為“風景”。充分發揮“感動活動”的育人功能,把典型人物和事跡融入思政理論課教學、納入黨校培訓、作為“始業”教育必修課,把感動故事編成話劇、拍成微電影、出版發行圖書,“感動故事會”“榜樣的力量”“綠葉之星”評比等活動各具特色,“感動無處不在”和“追美在商大”成為全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是推向社會,變“風景”為“風尚”。積極傳遞正能量,該校先后從1000余條“感動線索”中遴選凝練,向社會推選典型代表,涌現出了全國優秀輔導員鄒健、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曹秋芳、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鮑福光、省十大“青春領袖”陳宇峰等許多觸動師生心弦的優秀典型,涌現出一批國家級、省級教學科研優秀團隊和全國先進班集體。
講述了恩里科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因此書名又叫《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的日記》。內容主要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安利柯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四年級小學生。他有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并帶著極大的熱情去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心靈和思想的營養品。
卡倫是一個“大俠”一般的高尚少年。心地善良,富有正義感。他的俠義行為使他獲得了大人和同學們的愛戴。
德羅西的漂亮的面孔、驚人的記憶力和高人一等的學問都使他身邊的人對他折服,更重要的是,他處處為別人著想,以幫助困難的同學為樂。
此文出自意大利·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愛的教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實踐活動先進典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實踐活動先進典型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