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月活動文明禮儀內容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育月活動文明禮儀內容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對他們進行禮儀教育是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的重要任務。筆者結合學校實際,談談農村小學如何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首先,文明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的條條框框。禮儀的約束靠道德修養的自律。
其次,文明禮儀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禮儀的本質。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級精神需要,當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就會使人獲得尊重的滿足,從而獲得愉悅,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
文明禮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沒有它,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就會遭到破壞,在這方面,它和法律、紀律共同起作用。
再次,文明禮儀要求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活動中遵守。這是它的范圍,超出這個范圍,禮儀規范就不一定適用了。
對一個人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文明禮儀教育(高中)》介紹了禮儀,一個凝聚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字眼,讓多少炎黃子孫為之驕傲和自豪。
從西周視禮為“國之大柄”到當代的“和諧社會”;從荀子的“國無禮則不寧”到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禮儀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人們的社交面逐漸擴大,禮儀已成為現代社會文明的標志,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禮儀。
在人際交往中,講究禮儀不僅是自尊的表現,而且是對他人的尊重的重要體現。
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少年兒童對該知識的認識十分膚淺,也從不知道文明禮儀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有多么重要。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入手,從明確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入手。學校可以開展文明禮儀知識進校園活動。每學期初,對文明禮儀教育進行規劃,確定每月德育教育的主題,分類別分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知識地滲透,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會課進行德育教育。此外,學校還可以利用多方平臺,多形式、多陣地地對文明禮儀知識進行宣傳,讓文明禮儀知識入腦、入心。當然,每次活動開展過后,學校還必須要求班主任對活動都要進行小結,學校德育處也要對全校的情況進行總結。尤其是一些教育意義深遠的活動,老師必須總結,有時還可以讓學生談談體會。只有在思想上認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學生才可能有意識地做,去踐行,才能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文明行為,讓文明禮儀教育落到實處。
行為上引導,規范文明禮儀的言儀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校在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灌輸的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規范文明禮儀的言儀行,引導學生從小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成就好學生、好孩子、好公民。學校少先隊、紀律、衛生部門,每天要安排值勤的學生對全校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督查。早上進校紅領巾、校牌的佩戴,早讀各班教室的紀律,課間走廊的紀律,上下樓梯的秩序,大課間做操的隊形、紀律,教室、清潔區的衛生,學生的言語、行為,放學的路隊等都應是督查的范圍,對于違反的個人或班級要進行登記,一一與班級考核評分掛鉤。學校還要組織個人儀表、衛生大檢查,紅領巾佩戴大檢查,管制刀具大檢查活動。為求讓每個孩子規范自己在校的一言一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月活動文明禮儀內容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月活動文明禮儀內容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