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幼兒園活動方案的實施引導策略基本有三種
第一,經驗回顧策略
基于幼兒已有經驗進行引導和導入
如:小朋友們,你們都見過球吧?
第二,問題情境策略
把孩子置于一個問題情境中,引發幼兒主動思考
如:小朋友們你們見過球吧?那你們知道怎樣可以讓球飛起來呢?
第三,欣賞策略
聽故事、看視頻、聽音樂等方式
無論何種活動,導入環節實際上是一個過渡環節,讓孩子從上一種狀態中抽離出來,進入到當下環境需要的狀態中。
1、增進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向家長宣傳新的教育觀、兒童觀,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能主動配合,做到家園互動。
2、增進親子間的情感,激發幼兒和家長積極參與親子游戲的熱情和興趣。
3、培養幼兒在成人面前大膽表現自己。
幼兒園課程是指為實現教育目標而組織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動,是教師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兒童的身心發展的結合點,也是教育觀、兒童觀綜合成的教育實踐和把教育實踐轉換成兒童發展的落腳點。其設計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教育觀和兒童觀的正確與否,兩者擺布的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課程設計的質量,影響著保教的水平。舊的兒童觀把兒童當作被動的“接受器”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略幼兒的學,致使教育目標、內容、方法、不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和活動特點,出現欲速則不達的局面。正確的兒童觀是:兒童是獨立的人,要尊重他們;兒童是發展中的人,要相信他們;兒童是主觀能動的人,要了解他們。盡力使他們的潛能得以調動,特點得以發揮,實現教與學的統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定了幼兒教育的目標,活動內容,指導要點,突出強調了幼教的整體性和“百花”型。要求教師合理地綜合各方面的教育內容,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沖破過去幼兒園課程六門學科的桎梏,根據幼兒不同時期的能力、興趣實施對幼兒的普遍化,特點化的綜合教育,完成幼兒體、智、德、美等全面發展的目標。這是幼兒教師應具備的最基礎的教育觀。
二、注重教育目標的制定和實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了促進終生發展的長遠目標。教育目標能使教育活動中的各個因素都圍繞一個中心目的發揮作用,使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有序地進行,因此教育目標規定了課程的內容和進展,是課程設計應遵循的基點。同時課程設計過程中應明確教育目標的層次及在課程中的作用,達到逐步量化的目的。如何保證幼兒園教育目標具體落實到每個幼兒的身上,關鍵問題是如何把高一層次目標準確地轉化為低一層次的目標,目標制定的越小越具體、目標的完成也就越容易。教師應清楚地把握和了解幼兒園教育總目標與各領域層次目標的內涵及相互關系,從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統一考慮,形成一條清晰的落實方案。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