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心理健康教師資格證考試包括3個科目,科目一為《綜合素質(中學)》;科目二為《教育知識與能力》;科目三為《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其中,心理健康教師資格的筆試僅開考科目一與科目二,科目三《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結合面試一并考核。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簡稱,它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
其目標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質、開發智力潛能、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即育性、啟智、強能、激力、健心、導行。
主要內容
1、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中職生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如下:
了解自我: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并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
信任自我:對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難,面對挫折能坦然處之,并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的失敗。
悅納自我:對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納認同。
控制自我: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調節自我:對自己不切實際的行為目標、心理不平衡的狀態、與環境的不適應性,能做出及時的反饋、修正、選擇、變革和調整。
完善自我:能不斷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發展自我: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充分發展自己的智力,能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自己的人格。
調適自我:對環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與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理解他人,悅納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設計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且理想與目標切合實際。
滿足自我:在社會規范的范圍內,適度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此外,身體健康、智力正常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良好的情緒狀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還應有明確合理的學習和生活目的,并有達到目的地的堅定信念和自覺行動。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或需要幫助,請隨時告訴我。
十條心理健康標準如下:
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不脫離現實環境;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善于從經驗中學習;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活動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