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國防教育活動雙擁工作方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國防教育活動雙擁工作方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以下是我的回答,雙擁文化長廊建設方案
一、項目背景
雙擁文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與人民群眾之間親密關系的生動體現,是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重要載體。為進一步弘揚雙擁精神,增進軍民魚水情誼,特制定本雙擁文化長廊建設方案。
二、建設目標
傳播雙擁文化,提升全民國防意識。
豐富軍民文化生活,增進相互了解與溝通。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雙擁文化品牌。
三、建設內容
建設雙擁文化墻:在公共場所設立雙擁文化墻,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雙擁歷史、先進人物事跡等,營造濃厚的雙擁氛圍。
建設雙擁主題公園:在公園內設置雙擁主題雕塑、宣傳欄等,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同時,傳播雙擁文化。
開展雙擁文藝活動:組織開展以雙擁為主題的文藝演出、書畫展覽等活動,展示軍民團結的精神風貌。
建立雙擁教育基地:與當地學校合作,建立雙擁教育基地,開展國防教育活動,提高青少年國防意識。
四、實施步驟
調研階段:對當地雙擁文化資源進行調查分析,確定建設內容和形式。
設計階段:根據調研結果,制定詳細的建設方案和設計圖紙。
建設階段:按照設計方案,組織施工隊伍進行建設。
宣傳階段:利用媒體平臺,對雙擁文化長廊進行廣泛宣傳,提高公眾知曉率。
評估階段:對雙擁文化長廊的建設成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持續改進完善。
五、預期成果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雙擁文化品牌,提升當地文化軟實力。
增強軍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溝通,增進軍民魚水情誼。
提高全民國防意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雙擁文化長廊是指以弘揚軍民魚水情、加強軍民融合的理念為基礎,通過布置展板、雕塑、景觀等形式,打造一個具有雙擁主題的文化長廊。以下是一般的雙擁文化長廊建設方案的主要內容:
1. 主題定位:確定雙擁文化長廊的主題和宗旨,精確定位雙擁文化的內涵和意義。
2. 建設布局:根據場地的實際情況,確定雙擁文化長廊的布局,包括長廊的長度、寬度、形狀以及展示區域的劃分等。
3. 展示內容:選擇合適的展示內容和形式,可以包括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多種媒介,展示軍隊和民眾的親密關系、雙擁主題的文化內涵、雙擁事跡等。
4. 裝飾設計:通過雕塑、景觀、園林等形式,營造出富有軍民融合主題的藝術氛圍,使整個雙擁文化長廊充滿濃厚的軍民情感。
雙擁工作“兩份清單”是指擁軍優屬“需求清單”和擁政愛民“資源清單”,前者是由駐奉部隊提出年度需要地方支助的項目,后者是由部隊闡明可服務地方的資源。
奉賢區以問題為導向,確立擁軍優屬“需求清單”。聚焦強軍備戰,提升部隊戰斗力,圍繞部隊“前方、前線、前沿”,緊盯官兵“急需、急盼、急用”。一方面,區里在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過程中,探索建立平時服務與戰時支前軍地協調機制,優先保證軍事用地,優先修建國防道路,協助完善戰備、醫療等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引導優勢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另一方面,區里積極協調解決好部隊官兵面臨的現實困難。拓寬“后路”,即退役軍人的再就業問題。鞏固“后院”,如軍屬隨調隨遷、安置就業、創業扶持等工作。扶持“后代”,政府、社會和學校更多關心軍人子女教育,落實好現有優待政策,在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就近入學、隨父母調動轉學等方面提供支持,對邊遠艱苦地區的軍人子女給予特殊照顧。
駐奉部隊用菜單式服務,確立擁政愛民“資源清單”。由駐奉部隊提供年度可服務地方的菜單,這方面主要有開展國防教育,提供運輸和人員保障,提供地方培訓場所,開展軍訓,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完成急難險重任務,安保執勤,參與地方精神文明建設等“資源清單”。
這“兩份清單”既摸清需求,便于精準對接,在提供服務資源的同時,體現出軍民融合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兩份清單”的做法改變了以往供給與需求對接不精準的局面,厘清工作思路,讓新時代雙擁工作呈現出常態化、機制化、需求化、項目化、融合化的特點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國防教育活動雙擁工作方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國防教育活動雙擁工作方案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