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幼兒園課程的基本要素是促進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個體,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其首要目標就是身體發展。
幼兒園課程四要素分別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
1、課程目標:指幼兒園課程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選擇課程內容、實施課程及評價課程的主要依據。
2、課程內容:指可以達成課程目標的教育經驗。課程內容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組織。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決定著幼兒園課程目標能否達成,也影響著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方式。
3、課程實施:幫助幼兒獲得經驗、達成課程目標的過程。課程實施的途徑、方法及組織形式等既由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決定,同時也會影響課程目標的達成。
4、課程評價:既要判斷課程目標是否達成,同時也要監控課程目標確定、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及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以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課程,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高爾基曾說過:“兒童通過游戲。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地去認識周圍的世界”。
作為幼兒教師的通常都有這樣的感受:游戲時,幼兒的認識、記憶、思維、有意注意等狀態都是較其它的時候好,這是因為在松弛、歡快的游戲情境下,更容易激發幼兒的主動性、想象力和創造欲;
這是因為一個尚未實現社會化的幼兒,在使自己適合一個按成人的興趣、習慣和思維方式組成的社會的過程中,不可能象成人那般有效地得到情感和智慧上的滿足,而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戲中得到滿足,在沒有任何強制關系的背景中,實現自己的愿望,從而達到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
幼兒的已有經驗是他們“同化”新的知識經驗的基礎,幼兒總是依靠先前的知識經驗來理解新的事物與現象,主動地建立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因此,相應游戲的開展也必須要建立在幼兒相關經驗的基礎上。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