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國防教育線上活動觀后感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國防教育線上活動觀后感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走進百團大戰紀念館,看著一件件布滿歲月痕跡的實物、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仿佛又看到了一隊隊八路軍戰士正向我們走來。
1940年8月20日晚,八路軍兩個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西峪村礦警隊之后,連夜占領獅腦山,構筑工事,防止敵人西進增援。從21日凌晨開始,日軍先后糾集近2000名日偽軍,出動飛機近百架次,連續對獅腦山上八路軍的陣地發動數十次進攻。八路軍戰士英勇頑強,冒著連綿秋雨,忍著饑餓,鏖戰六晝夜,斃敵400余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為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的全面勝利立下首功。
多年后,時任八路軍總部作戰科科長的王政柱回憶,正太路破襲戰打響的第三天,向總部報告戰斗進展的電報紛至沓來,他根據部隊番號統計參戰部隊,念到一百零四、一百零五個團的時候,當時的副參謀長左權打斷了他的話,提出叫“百團大戰”。彭德懷立刻表示贊同,由此有了“百團大戰”的說法。
1940年9月5日,毛澤東看到戰報后致電彭德懷:“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
八路軍總部曾連續3天發布《捷報》,向全國介紹獅腦山戰況。彭德懷在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總結中,表揚“守衛獅腦山的部隊英勇頑強”。第一二九師參謀長李達贊揚道:“這個戰斗不僅說明我軍攻如猛虎,而且守如泰山,大煞了所謂‘赫赫皇軍’的威風。”
“全館總計展陳文字5.5萬字、圖片展板402張、文字展板161張、文物228件。”講解員介紹,館內分為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展覽分序廳、前言、號角吹響、“運籌帷幄戰略布陣”、“百團出擊破襲交通”、“乘勝追擊攻堅據點”、英雄合擊反敵“掃蕩”、“輝煌戰績永載史冊”、百團大戰大事記、從百團大戰中走出來的開國將帥、尾廳和結束語等部分。
歲月流轉,歷史足跡不容磨滅;時代變遷,英雄精神代代相傳。
作為陽泉的一張紅色名片,百團大戰紀念館自建館來,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國防教育基地”“山西省廉政教育基地”“陽泉市廉政教育基地”“陽泉市黨性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已成為全省乃至華北地區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
讀完之后,我明白了解放軍報效祖國,保家衛國的軍人信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軍人克服重重困難,保衛著祖國的邊疆。
在祖國漫長的國防線上,往往氣候惡劣,生活環境非常艱苦,有的地方長年冰天雪地,有的地方高溫多疫,有的海拔奇高,有的地方缺衣斷糧,但是我們的解放軍戰士不畏艱險,盡職盡責,為保衛國家安寧,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從1931年到1945年的抗日戰爭中,出現了許多奇跡,我最熟知的就是地道戰。
在《地道戰》的電影里,主要講述了冀中平原上的高家莊,如何利用地道來抵御、打擊日本鬼子們的故事。
片頭日本鬼子們對高家莊進行了燒殺搶掠,妄圖用“三光”政策征服中國,高家莊里慘不忍睹。鬼子走后,高老忠發現高傳寶還沒把村長接回來,原來村長受到了偷襲,將指示交給高老忠后就去世了。
高老莊的人民十分悲傷,決定按照指示,化悲憤為力量,團結老百姓,堅持游擊戰爭,但敵眾我寡,硬碰硬是不可能的,于是百姓們冥思苦想,終于創造了地道戰這種新型游擊戰爭形式。
高老莊的民兵們通過地道這種人工創造的有利地形,通過地道里的各種機關擊敗了鬼子們假冒的八路軍武工隊,破壞了鬼子們的毒氣攻、水攻與火攻,還炸毀了鬼子們的據點。最后,民兵們從屋頂上、井里、水稻田里等地方鉆出來,包圍了鬼子們的最后一個炮樓據點,終于活捉了日軍司令,成功的粉碎了敵人的“掃蕩”,我不由得感嘆,人民的智慧真是無窮的啊!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國防教育線上活動觀后感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國防教育線上活動觀后感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