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機構上班做些什么好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教育機構上班做些什么好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雖在疫情肆虐的時期,在線教育如火如荼,但是也是處于一個大洗牌時期,資質品牌和實力雄厚的教育機構風生水起,受眾較小的恐怕壓力是相當大的,如果對這一行特別喜歡特別投入,建議去知名教育機構打拼,當然不斷學習,充電創新必不可少,針對現狀能開發特色課程,在不斷嘗試摸爬滾打中成為多面手,等你不可替代時,新的平臺也就搭成了。假如缺乏銳意進取不應時而動,過一天是一天,那就趁早騎驢找馬,另謀出路了。
教育機構的老師,出路在什么地方?
很高興能夠為你解疑答惑,首先在輔導機構當老師并不是什么不好的差事,當然也會比公立老師感覺很累,要做教案,要同時教不同的年級,有時甚至會去跑外宣傳。不過作為輔導老師要做好家長的溝通,確保無家長投訴。更重要的是來輔導機構補課的學生,大部分是有各種各樣學習問題的,需要老師抓住問題的關鍵,針對性的快速的提高學生的成績。做到了這基本的兩點相信你在輔導機構作為一線的老師也是很吃得開,受到老板的看重,會捧你。更會受到家長與學生的認可,會主動的給你帶來生源的,你的收入也自然會水漲船高。自己自然會有一種優越感的。長久的做下去,你的經驗值會越來越大,你的能力會不斷的疊加,說不定也會有其他的機構來挖你
的。這也是出路之一
第二個出路就是去加入私立學校,近幾年三四線城市或者縣城都有大批的私立學校出現,雖然也很能會累些,當有付出就有回報,像在一些縣城教初中的拿到七八錢是沒問題的。
第三個出路,就是可以自己開一個輔導機構,做輔導機構和開小型的商店差不多,(當然自己必須得有教師資格證)需要點資金租個門面,簡單裝修一下,去拉學生就行了,現在是輔導市場需求大于供應,尤其是三四線城市一直到縣城級別這個輔導教育市場需求是很大的,學生不難招收到。用心去做,一年之后相信會有不錯的回報的。
第四個出路就是你可以準備去考編了,因為是在輔導機構,可以有比較多的空余時間去額外學習,不斷的充電。即使學歷不夠,還可以去報個成人教育,繼續在線深造著。要有此打算想法,要趕緊行動了,因為說不定馬上執行聘任制了。
第五個出路就是抓住現在的趨勢,現在線上教育就是比較流行的趨勢,你可以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整理下教學經驗,先兼職做自媒體,自己錄制一些教學小視頻,發出去。現在已經有不少的老師在這樣做了,很多APP上一搜就很多。講出自己的特色來,堅持下去,積累自己粉絲,說不定有一些意外收獲哦。還有就是可以直接做線上直播課堂,或者加盟個線上教育平臺。無論怎樣,線上課堂,線上教育將是一種很好的教育領域,堅持的做下去,將成為你的主業的。
體量比較大的教育機構都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規范,工資、福利、五險一金比較齊全,并且有一定的企業文化,適合長期工作。
大量的中小型教育機構,管理比較混亂,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很多規定都不按勞動法實施,例如超長實習期、實習期內沒有社保、沒有加班補助等等。基于這些規定,應聘的員工大都是作為考研、考編的過渡工作,工作積極性也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這種機構的老師出路無外乎幾條:
1、考研、考編早早離開了
2、沒考上一直混著
3、有了經驗以后跳槽去大型機構
4、結婚生娃以后需要照顧家庭暫時離開行業
5、了解了機構運營情況,自己去開一個機構。
我也是一位培訓機構老師,按我個人經驗說說。像我在一個三線城市,如果單純不斷上課的話,基本上就是到退休還是這樣。所以有幾個方面的發展可以考慮,第一往管理層走最后做到分紅。第二可以著手準備線上課程。第三與某些教育網站合作出教案,積累久了可以自己出教輔。
很多很多。我能想起來的暫時有以下35項:
1.督學生起床或睡覺。
2.督促早讀。
3.上課。
4.參加教研活動。
5.改作業。
6.備課寫教案。
7.偶爾參加黨、團活動。
8.必要時家訪。
9.充電。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參教十二年。帶班主任,教語文學科。一天的工作是這樣的:
早上7:30進教室清點到校學生人數,如果有孩子沒按時到校,第一時間聯系家長,問清原因,并及時記錄。
7:40和孩子們一起上早讀課,8:00結束。
8:10開始第一節課,我一般上午有兩節課。
9:40和孩子們一起做廣播體操和眼鏡保健操
11:40孩子們放學,送放學的路隊,然后去餐廳,看著在校就餐的孩子們吃飯。
12:20午飯后,進教室看著在校的孩子們上自習或者午休,這個是不同季節,不同安排。
2:30上第一節課,我下午一般有一節課。
3:20和孩子們一起做下午的廣播體操和眼睛保健操
4:30和孩子們一起課外活動或者打掃衛生
請問你指的是哪個階段的老師,幼兒園、小學,還是中學?不同階段的老師,事情會有所差別。如果是幼兒園的老師,事情就更多了。除了上課備課、教研、聽課、公開課、家長會、例會等。還得管吃喝拉撒。還有各種親子活動,做不完的手工,環創等。事情多又雜。
我是一名工作20多年的語文老師,當班主任,要說每天的工作,那真的是很忙很累。我每周周課時是接近20節。
早上5:50起床洗漱,6:20出門,半個小時趕到學校,6:50到七點半上早自習。(一周有三個早自習)隨后是學生早餐,班主任配餐。
8:00到學生寢室,教室,公區巡查,檢查清潔衛生。3
8:10到教室陪孩子晨讀。
8:30開始上第一節課,有課的時候就上課,沒課的時候就寫教案、批改作業。
10:00,學生集會或出課間操。 班主任要去巡視,而且要簽到。
12點放學。學生吃午飯,老師陪餐。
12:40學生午休。班主任到班上清點人數,并守著孩子們睡覺;5月1號前,學生沒有睡午覺,班主任老師就陪著孩子一起自習。
下午2:40學生起床。休息20分鐘,下午三點開始上第一節課。星期二下午是語文教研時間,要參加教研活動, 填寫教研活動記錄表。
下午5:35放學,星期一下午要開例會,星期二下午陪學生自習,星期三和星期四的下午是課外活動。
中小學培訓教育機構也屬于教育機構。只是它屬于個人開設的以盈利為目的,社會需要的一種服務行業。它面對的群里比較有針對性,比如根據孩子的弱項科目進行補習輔導,或者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行開設的班級。現在的中小學培訓教育機構魚龍混雜,千奇百態為了招到學生用各種宣傳手段,目的就是在盈利的基礎搞教育。
我覺得社會上有培訓教育機構是一件好事,只是希望開設培育教育機構的私企不要只為了盈利而忘記對孩子教育的負責。
首先,它是需要有利潤的,是賺錢的,收合理的費用,賺取合理的收益,解決孩子學習上的問題!
其次,帶動一批有志于從事教育的人完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實現一批非師范生的教育夢想,實現人生的價值!
然后,帶動周邊家長、孩子對于教育的認識,特別是培訓機構的認知以及熟悉教育機構在教育體制中也非常重要!
最后,教育機構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帶動周邊家長對升學考試的了解,刺激更多的部門關注教育改革,真正落實減負雙肩,讓孩子眼睛更有光澤,讓孩子的腰挺得筆直,讓孩子有時間可以去玩!
一個機構不以賺錢為目的,你就不要想他會把孩子的成長放在首位,有利潤才會有好老師,有好老師,孩子的成長才有保證!
沒想到這個問題這么多人回答,我也來說說。
中小學教育機構是做什么的,確切點說應該是中小學培訓機構是做什么的。
一般來說,就是素質類和應試類兩種。
素質類常見的包括體育、藝術、兒童英語、編程、機器人、……等等,非常多。(我把非應試類的都歸到來這類中)
應試類的就是我們常說的為了升學考試需要學習的課程。
機構的存在是市場決定的,根據以上類型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家長送孩子來的目的只有兩個:學習學校不教的素質類課程和為了升學考試。
升學考試面向的是兩類群體(但其實來的是三類家長):
1.為了升入更好學校,學習學校不教的知識。或者學校的內容無法滿足孩子對更難題目的追求(畢竟學校要面向大部分學生講課)。這個也被稱為培優。
2.因為一些原因,在學校已經跟不上進度了,需要出來把差的內容補充上。
3.(其實不是針對他們的,但是這個群體特別多)看其他孩子補課,讓自己孩子也參加補課的。
中小學教育機構的出現,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雙重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覺醒,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和對應的競爭,中小學教育機構應運而生。
中小學教育機構按照線上線下可以分為在線教育和線下面授教育。在線教育從原來101網校等發展而來,10年左右炒的很熱,但是發展受限,2015年以后大家越來越理性和慎重,從2016年開始慢慢又有所繁榮;
線下教育以新東方,好未來,高思,學大,精銳等機構為代表,目前做得也比較好;
培訓項目一般分為應試類產品和素質類產品,應試類產品主要以文化課輔導為主,語文,數學,英語等等。素質類產品現在也非常豐富,比如美術,書法,舞蹈,音樂,機器人等,近幾年也出現很多新興的素質類培訓機構。
所以,培訓機構的出現,從家長和學生的角度講,一是為了應試,二是為了拓展孩子們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素質。
對于投資人而言,初衷往往是做教育比較高尚,有一定的教育情懷,當然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有合適的贏利。
就回答這些吧!
謝謝邀請。教育培訓機構辦的比較多,對很多沒時間輔導孩子或者沒能力輔導孩子的家長來說是剛需。
但是現在教育部門在大力懲處校外文化輔導機構。如果要開的話,建議開非文化課的培訓機構。著力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比如音樂美術跆拳道等應該可以。
謝邀。這要從主客觀兩個方面權衡。首先看自身條件,如具備下列條件方可開班辦學;
1.有無成熟的教育方面的思想與學識,比如熟知各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辦公司辦學校的相關知識與能力;識別優劣教師的眼光與才識。
2.有無合乎要求的辦學場所(面積300平米,有消防證書等)。
3.更重要是有無足夠的資金準備(加盟費,租場地校舍以及裝修費,招聘教師費等)。
上述條件具備后,方能考慮籌辦什么層次的教培機構。
1.辦幼兒園對主辦方的技術層面的要求較低,只要聘請一個合格的園長(校長)就可辦起來,門坎最低,也容易招生。
2.辦小學科目的培訓機構的門坎比之幼兒園略高一些,對主辦方的要求也不高,但也應聘請校長,而不是老板兼任(出身于教育行業的除外)。3.辦初中以上的教培機構較難,主要是生源問題不好解決,尤其在縣級地區,初中生報名參加培訓的較少。但在大中城市則另當別論。有品牌的大型教培機構自然招生容易,但對于一個新手而言,困難極大。除非你加盟新東方或好未來這樣的機構。
正當時!
現在從國家層面到地方都抓得很到位,在職老師一律不能從事有償家教,但是家長對學業輔導的需求是實際存在的,并且需求面還是很大的,因此,辦個教育機構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當然,既然起步絕對不是在這一領域混水,而是要真正體現出自己的品牌,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是真正的立竿見影,要讓家長見到效果,要讓孩子得到成就感。
總的來講是三大塊,一是學科類輔導,二是學習能力與品質的輔導,三是技能類的輔導。這三大塊對老師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第一類,學科類,重要提升教學成績,那么要求老師對學科的考核要比較清楚,或是孩子在哪一塊有問題,要立即解決得了。通常都是在具體某一方面的知識點,只要讓孩子明白,并且適當練習,具定就能提升成績。
第二類,能力品質類,注意力、記憶力訓練等等。但是,對老師的專業素養要求完全不同,必須以心理學、教育學為重點,并且教學得接受專業的培訓,才能夠進行操作,同時,對硬件的投入也比較大,場地要求也是多樣化的,既有團體的,也有個體的訓練。
第三類,是技能類,例如書法、舞蹈、聲樂、器樂、乒乓球、羽毛球、科學、電腦、棋類……這類不僅能鍛煉身體,也能形成一定的技能表現力。但是,對這方面不僅是讓學生有興趣練習,更要有本領展示得出來,文藝匯演、現場書畫大賽及縣市級以上的錦標賽作為宣傳的重點,同時還要讓參加培訓的學生參加等級考核,一級、二級、三級……要讓外面的考核機構的專業人員來認證!
綜合上述情況,結合自己的師資力量,結合自己的投入經費,結合自己的場地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選擇學段,選擇項目,那肯定是自己有優勢的,做好做強一個優勢來帶動自己的其他項目的發展。
當然,還有另外的形式,如加盟有品牌的教育機構,還有與線上的品牌結合中,自己做好線下培訓等等。
謝謝邀請。
我作為一個從事教育40年的老師,覺得從事教育行業的責任極其重大。
恕我直言,要想辦好教育就必須按照教育的規律辦事,教育事業是百年大計是育人事業,必須從人民和民族的長遠利益考慮問題。
教育的需求很大,辦好教育非常不易。既要有資金的實力,更要有好的師資力量和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
如果只從賺錢的角度看,就不應該辦教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機構上班做些什么好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機構上班做些什么好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