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機構裁員的背后意義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育機構裁員的背后意義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取消外培訓對教師行業的影響還是十分廣泛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難度有所提高。過去許多孩子在課外補習中已經學過了,老師在課堂上只要簡單講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現在就需要教師自己去做了。
二是教師所面臨的社會壓力會逐步增大。過去許多人將學生成績不好的原因歸結于沒有參加課外補習。現在沒有了課外補習,所有的責任和壓力都又重新回到了學校教師身上。
三是有利于促進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基于以上兩點原因,學校教師必須在自己的專業上不斷的提高才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工作,倒逼教師去努力提高自己。
因為轉型需要。
新東方在雙減政策出臺前,是以學科類應試教育為主,新東方的老師也都是學科類老師比較多,因為雙減,學科類業務板塊削減,就需要裁員,與此同時,為了順應教育政策的變化,他們也在往素質教育轉型,并且也開拓了其他非教育板塊業務,為了滿足其他方向業務需求,所以需要持續的招人。
1、優化性裁員與擴招
某教育機構的前HR表示“我之前在的公司都是這樣,每隔兩年都要進行一次裁員。而每一次裁員,我的手中都會出現一份裁員指標,這份指標由上頭制訂,而我們只負責執行。
一個部門的人員長時間不變,這個部門就容易變得腐朽。而新人的進入,既可以為這個部門帶來新鮮的活力,還可以為公司帶來外面的想法。
這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優化性裁員。用優質的新人,來取代能力欠缺的老人,順帶鞭策怠惰的老人。”
裁員、優化,其實沒啥區別,我見到最狠的是所謂“未來每年將會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他們應該參與到社會的建設,他們到各個公司去。”
為什么會看到在線教育機構裁員
1.培訓機構非常多,但能被全社會關注的,就是幾個大機構,要么是老牌的上市機構,要么是這幾年新起的到處打廣告搶市場的在線機構。
2.其實裁員不是才開始的,去年疫情,在春天依然恢復線下行課無望時,很多機構就已經開始降薪、裁員了。
3.這次見到的裁員,其實主要是因為政策原因產生的,以跟誰學舉例,現在不讓針對學前開展數學英語等學科培訓,那原來做這個項目的部門肯定是要被砍掉的,這中間一定伴隨著裁員,而且曾經投入越大,裁員人數會越多。再加上現在政策對宣傳的限制,確實造成機構招生困難、運營成本越來越高,業績下滑、成本上升,在沒找到特別好的開源方式的情況下,肯定是要先考慮截流的,這是所有行業都會做的選擇。
在線教育行業的洗牌期?
1.從線上機構本身出發,線上機構在解決學生學習需求上弱于線下機構,需求就弱,所以在去掉線上的神秘感后,招生難度會越來越大。
2.從政策出發,線上機構能用的招生方法幾乎都是被禁止的,適合線上學習的學生的真實補課內容需求在政策上也是被禁止的,這讓線上機構的課程產品缺乏針對性,同時在招生上難度很大,運營成本會非常高。
3.資本受政策影響會非常大,很多線上機構其實都是虧損的,完全依靠資本投入在運營,一旦資本不再投入,裁員只是開始而已。
所以,我認為,網校很可能是曇花一現,除非后面有利好消息。(備注,三胎政策并不是培訓機構的利好,年輕人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不是政策問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機構裁員的背后意義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機構裁員的背后意義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