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武漢黃金屋教育課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武漢黃金屋教育課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以書會友是真的存在嗎?你有書友嗎?
以書會友古已有之,此命題不容質疑。僅舉一例,建安“七子”之稱,始于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玚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 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書友,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認。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余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后來投奔曹操,地位發(fā)生了變化,才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干一番事業(yè)。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七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們與“三曹”一起,構成建安作家的主力軍。可見文章的力量可聚文人墨客成就大業(yè)。
以書會友更是現代人在文化領域的一種凝聚的力量,如讀書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互相切磋辯論,也可以在觀點的互相碰撞間游走。還想過用自己的肢體和語言將喜歡的書籍,喜歡的人物,喜歡的片段,盡情地演繹出來。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意思是:好的書籍能夠帶領我們走向成功。 “以書會友,幸福易書”,是讓我們用自己看過的書來換別人的書,這樣我們就能夠讀到更多有意義的書了。
我的中學時代書籍偏少,我多數時候是“以書會友,幸福易書”我換到了我喜歡的好書,也鍛煉了我與人交際的能力。那時在書店我認識一位忘年交,她是書店的店員,由于我?guī)缀跆焯烊辏媚赣H給我零錢去買書,她總給我留了一些我喜歡的書,我叫她姜阿姨,我每次去書店她都像長輩,像朋友給我書看,我沒錢買,她就說你就在這看吧。巧的是后來我成家了,姜阿姨和我成了鄰居,我們的交往多起來。總是以書為媒,我家的書也漸漸多起來。以后,我用我的書也結交更多的讀書人。我的生活也因為讀書而發(fā)生了太多的變化。我通過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當我想回饋給身邊人的時候,書的力量去幫助和影響更多的人。通過書相遇的人,就是靈魂相遇相知相伴,這該是很幸福的事!
以書會友真的存在嗎?你有書友嗎?
這個提問很有意思,作為1980年代的文學愛好者,個人覺得“以書會友”的太多了,怎么能沒有書友呢?
第一次以書會友的友,是我們村里小學賈老師。賈老師高中畢業(yè)高考落榜,到我們村里當了個民辦老師。上個世紀80年代是文學愛好者遍地跑的時代,我第一次閱讀《青年作家》雜志就是節(jié)約賈老師的。
第二年,我跟賈老師商量,他訂了一份《小說月報》,我訂了一份《青年作家》,我們互換雜志閱讀,這就等于我們每人訂了兩份雜志。那個時候,我和賈老師把訂閱來的文學雜志沒看完,就引來村里其它年輕人借閱。
我跟賈老師互相借書閱讀,還討論一些文學寫作的問題,書成了我跟賈老師幾十年的友誼連接紐帶。
第二次以書會友,是我戰(zhàn)友周騰飛。因為同在一個部隊服役,周騰飛是老兵老同志,并且發(fā)表過詩歌的詩人,我們互相換書閱讀,交流鞋子經驗。包括報紙上誰看了一篇好文章,都會把報紙保留著,給對方閱讀。
我退伍的時候,周騰飛打開他的書柜,除了《魯迅全集》不讓我選,其它的書隨便我選。當然,我知道對我亦師亦友的老戰(zhàn)友愛書如命,我選了幾本,也不敢放肆地貪得無厭。老戰(zhàn)友那本《宋詞選》,一直伴隨我到現在。
在部隊還有個重要的以書會友的是楊煥禮,我們也經常交換書閱讀,討論文學討論時政等等,我退伍時候,他送我一本《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我閱讀了兩三遍。這部書是全美作家協會主席創(chuàng)作的,這部書讀后受益匪淺。
閱讀半生,還有很多書友。但最重要的就是如上:賈老師、周騰飛、楊煥禮三位。
賈老師后來調到初中任老師,現在我們遇見了還會聊聊當年以書會友的事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武漢黃金屋教育課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武漢黃金屋教育課程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