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學前教育課程設置規劃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學前教育課程設置規劃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是指幼兒園在領會國家和地方課程精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本園基礎與資源條件,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與規劃,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諧、適宜的書面課程計劃。課程實施方案是幼兒園課程實施與管理的基本依據。 幼兒園課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上海市學前教育"二期課改"充分體現了"原則規范、方向引領"的指導思想,賦予幼兒園更大的課程發展權,鼓勵幼兒園在遵循課程設計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本園實際及辦園風格,設計切實可行的課程計劃,創造性地實施課程。實現這一目標,有賴于幼兒園將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實到課程實施方案中,并在實際操作中貫徹執行。有的幼兒園在課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幼兒的自主游戲、體育運動等得不到保證;又如,課程結構松散,內容龐雜、膨脹抑或偏缺,整體性不強。這些問題實際上反映出幼兒園整體課程設計與規劃中的不足。因此,進一步明確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的意義,增強教師對課程的研發能力,提升課程實施的質量,是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在理論和實踐上有待加強的一項工作。
1、追隨新編教材,常換常新,教師無所適從。一個幼兒園往往同時用好幾套教材,教材經常更換,教師也跟著教材團團轉。如此下來,教師只能永遠跟著教材走,而不能真正領悟到教材所蘊含的課程實質。
2、幼兒園課程綜合化的趨勢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以往的分科教學,在活動中只需要完成該學科(領域)的課程目標即可,但綜合性課程推廣以來,課程目標要從多個維度去實現,因此其難度也就有所加大,需要教師具有綜合的素養和能力。習慣于分科教學的老師在開展綜合性課程時,容易將不同領域的內容生拼硬湊在一起,從而失去整合的意義。
3、課程實施者即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影響超過了兒童。老師對課程具有絕對的掌控權,教師往往決定著孩子學什么玩什么,在課程方面,孩子很少有自主權。新課程改革強調課程的多元化自主化,強調課程應當以兒童為中心,以滿足兒童的目的為需要。
4、教學與游戲之間的矛盾加劇。在教育理念上,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認為兒童的主要活動應該是游戲。然而,一些教師在操作層面上泛化了游戲,將由教師發起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都稱作為游戲,模糊了兒童自己生成的活動與教師預設的活動之間的界限,結果使“兒童游戲”變成了“游戲兒童”,這樣不僅難以獲得兒童游戲的教育價值,也難以獲得教學活動應有的教育價值。
5、過于追求園本課程的開發,盲目跟風,園本課程的質量與水平得不到保障。幼兒園作為課程的實施場所,對于什么樣的課程才是適合幼兒的具有最好的發言權,然而這并不代表每個幼兒園都具備開發園本課程的水平和能力,一味追求開發新課程,可能會使園本課程的質量得不到保障。盡管近年來幼兒園師資的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開發課程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即使是水平較高的教師和園長,也不能輕易開發和把握好課程。
6、課程評價依然重結果輕過程。
雖然新課改認為課程評價應該一改過去的終結性評價,多進行過程性評價,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們還是更多的去關注教育目標的完成度,如孩子是不是已經掌握了5以內的點數,是不是能夠完整地說出一段故事,是不是能夠連續拍10個球等,而忽視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其實,在幼兒教育中,只要孩子與以前相比有所進步,我們就應該予以鼓勵,不應該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孩子,對孩子的評價也應該以過程性的評價為主,鼓勵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學前教育課程設置規劃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學前教育課程設置規劃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