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學前教育課程理論專家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學前教育課程理論專家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布魯納、贊科夫、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教學理論,充實了教育學的內容,提高了教育學的科學化水平,被視為現代教學理論的三大流派。
(1)布魯納,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的《教育過程》提出“結構教學論”,強調“無論我們選教何種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倡導發現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科學興趣和創造能力。
(2)贊科夫,蘇聯教育家贊科夫通過近20年的小學教學改革實驗,出版了《教學與發展》一書。他把學生的一般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提出了發展性教學理論的五條教學原則,即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3)瓦·根舍因,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創立了范例方式教學理論,提出改革教學內容,加強教材的基本性、基礎性,并通過對范例的接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與獨立工作的能力。
夸美紐斯在1633年正式出版了《母育學?!芬粫?,這是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統論述學前教育的專著。他認為,學前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培養兒童體力、智力和道德的初步基礎,通過感覺器官的訓練和發展使幼兒獲得有關自然界、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初步認識。關于學前教育的內容,他論述了胎教、體育、智育和德育四個方面。
夸美紐斯重視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意義,他在論述幼兒的智育、語言發展、體育和德育時,都提到了要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育。
一、樹立正確的家教觀
二、重視父母的作用
陳鶴琴十分重視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他對父母提出了以下要求:
1、父母要尊重兒童的人格;2、父母步調要一致;3、父母要給兒童以真正的愛。
三、陳鶴琴在對學前兒童心理和教育長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適合學前兒童發展的課程組織法,即“整個教學法”。.
(1)“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陳鶴琴認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如何“做人”。他強調了從小塑造兒童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性。
(2)“活教育”的課程設置
陳鶴琴反對傳統教育中的“書本中心”的思想,倡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課程論。陳鶴琴的幼兒教育思想是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促進幼兒生動、活潑的發展。“活教育”的課程打破以學科組織內容的傳統模式,而改成活動中心和活動單元的形式,具體包括五方面的活動,即健康活動、社會活動、藝術活動、科學活動和語文活動,也稱為“五指活動課程”。
陳鶴琴學前教育思想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強調以“做”為基礎,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鼓勵兒童自己去做,去思想去發現;兒童的做往往帶有盲目性鼓勵學生積極做的同時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指導,運用各種心理學教育學規律啟發誘導。
?陳鶴琴提出了幼稚園應遵循的十大原則
1、課程的民族性;2、課程的科學性;3、課程的大眾性;4、課程的兒童性;5、課程的連續發展性;6、課程的現實性;7、課程的適合性;8、課程的教育性;9、課程的陶冶性;10、課程的言語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學前教育課程理論專家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學前教育課程理論專家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