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基礎教育課程綱要頒發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基礎教育課程綱要頒發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課程改革從總體上已由實驗階段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六項改革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001年我國啟動了解放以后規模最大、深度最深的一次課程改革,我們都知道叫做“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它的標志就是2001年頒布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這次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我們首先改變的就是整個教育觀念,過去老是強調“雙基”,在第八次課程改革里面第一次提出了我們要促進學生個性充分而全面的展。
為了實現這樣個新的觀念下的課程改革,整個改革是從兩方面對課程進行改造,一方面試圖實現跨學科的整合,就是打破原來各個學科分科教學的邊界,想通過學科整合,用探究式的跨學科的話題,來促進課程和教學的進展。
課程目標制定的依據 (一)基礎教育階段的每一門課程都要為實現國家教育目的、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服務 制定生物課程目標的依據是國家的教育方針、前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基礎教育課程綱要》中提出的培養目標 (二)本學科的特點反映了課程設計人員對于生物科學的認識和對科學本質的理解
1.據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我國7~9年級學段的生學課程總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學習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1) 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
(2) 初步掌握神巫學實驗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 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新世紀生物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學科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實現這樣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探究性學習無疑是比較理想的載體。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認為,“生物科學作為由眾多生物學事實和理論組成的知識體系,是在人們不斷探究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探究也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
課程目標:
1)知道宇宙、地球、生命誕生的基本知識,了解生命進化的基本知識和實例,學會基本的人體生命活動穩態調節機制知識,概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應用,開闊學生視野,認識生命現象、理解生命的物質觀,提高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2)通過小組合作,學會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夠查找、分析和篩選資料提出生物學議題,運用歸納與概括等方法,并進行闡述和討論。
3)提高生物學的興趣,能辨別迷信和偽科學,了解并學會健康生活方式,正確認識和評價轉基因技術,能向他人宣傳正確的生命觀和健康生活方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基礎教育課程綱要頒發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基礎教育課程綱要頒發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