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測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測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相同點:兩者都是通過五大領域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都有目標。
不同點:
1、《綱要》是對教育界的課程文件,《指南》只有教育實施部分的要求,服務對象是幼兒園、家長。
2、《綱要》在幼兒園教育實施部分只提出了原則要求,教師的操作性不強。
3、《指南》操作性更強,指南目的的實現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一是提出一整套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目標體系;二是配合目標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建議,將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發展觀,科學地幫助幼兒達到教育的期望。
《指南》與《綱要》的關系:
1、兩者都是幼兒教育法規中實施教育的指導性文件,結合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共同促進我國幼兒教育科學發展。
2、促進《綱要》的深入貫徹,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綱要》“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深入人心,《指南》正是這樣的橋梁,由于《指南》具有具體操作性,特別有助于教師觀察、了解幼兒。
安徽學前教育實操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從事學前教育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具體內容包括:
語言類:50分,包括講故事和命題即興說話。命題即興說話的命題范圍為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政策法規。
音樂類:70分,包括演唱簡單的藝術歌曲、兒童歌曲及民歌,以及鋼琴彈奏和鋼琴彈唱。要求考生能演唱節奏正確、音準良好、音色甜美、音量適中的歌曲,并能演奏較為簡單的樂曲,流暢、完整,并且有一定的表現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是華東師范大學的 李季湄教授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于2012 年10 月9 日由教育部正式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1]》,對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而制定的。
1. 教育培訓:組織相關的培訓活動,如研討會、工作坊或課程,向學前教育工作者傳授研究方法的知識和技能。
2. 示范項目:開展示范項目,展示如何應用研究方法在實際教育情境中,并分享成功經驗和成果。
3. 網絡平臺: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臺,分享研究方法的資源、案例和實踐經驗,促進學前教育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和學習。
4. 合作伙伴關系:與其他教育機構、學術團體或專業組織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廣研究方法,并開展聯合研究和培訓活動。
5. 政策倡導:通過政策倡導,鼓勵和支持學前教育機構將研究方法納入日常教學和管理中,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支持。
6. 教材和指南編寫:編寫相關的教材、指南和手冊,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參考,幫助他們應用研究方法。
7. 專業發展計劃:將研究方法的學習納入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計劃中,鼓勵他們不斷提升研究能力。
8. 家長教育:向家長宣傳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提高他們對學前教育質量的認識,促進家校合作。
9. 評估與反饋:建立評估機制,收集反饋意見,了解推廣效果,不斷改進和完善推廣策略。
10. 研究成果分享:組織學術會議、研討會或發表研究成果,將研究方法的應用和成果廣泛傳播,激發更多人的興趣和參與。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測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測試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