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國防教育課程綱要新聞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國防教育課程綱要新聞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奮斗目標: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六大原則:1、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2、堅持科學發展;
3、堅持深化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綱要依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
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2016-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十九大報告指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十九大報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2035年遠景目標具體為:
——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當今,全球科技界最炙手可熱的名詞莫過于“人工智能”,全球科技巨頭諸如谷歌、微軟、蘋果、IBM、Facebook、英特爾等都將人工智能視為下一個技術引爆點,紛紛砸入巨額投資展開研發與競爭,這種競爭格局足以見得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價值。
人工智能機器人方面,它屬于人工智能領域內的子領域,也是人工智能當前最常見的應用領域,智能機器人應用落地開花,還要得益于深度學習+大數據+并行計算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
早在2015年已經有大量企業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展開相關布局。從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結構上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60億元,占比29.4%,服務機器人基于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需求,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
那么未來會向軍用方面發展嗎?是有可能的!
軍用人工智能是計算機模仿人的部分智能,如識別圖形、聽懂語言、適應環境、接受啟發、學習、推理等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是研究計算機用來完成軍事活動中關于部分推理、判斷、決策、探索、控制、圖形識別、制導、環境適應等有關理論、技術和方法的智能活動。
軍用智能機器人是劃時代的軍事技術變革,軍用智能機器人既不同于如今已普及的遠程遙控無人機或輪式機器人,也不同于美國谷歌公司研制的“阿爾法狗”智能系統,軍用智能機器人懂得學習,可以做傳統無人裝備做不到的事,直接操作各種武器裝備,從而大幅降低士兵的死亡率,如果大量使用智能機器人,那么武器裝備的使用周期將大大延長。軍工企業可以不用費盡力氣研制自動駕駛的轟炸機、戰車或艦艇,因為智能機器人可以直接操作轟炸機、戰車以及艦艇。智能機器人可事先根據任務植入不同的程序,操作不同型號的裝備。它們可以在飛行員、戰車駕駛員及艦艇乘員之間轉換角色。
但是,這個對于重要的軍用機密來說,是謹慎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國防教育課程綱要新聞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國防教育課程綱要新聞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