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課程的發展歷史簡述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教育課程的發展歷史簡述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國外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1.第一階段,現代教育技術的初創時期(20世紀60年代)
2.第二階段,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奠基時期(20世紀70年代)
3.第三階段,現代教育技術廣泛應用時期(20世紀80年代之后)
二、我國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
1. 電化教育的出現與初步發展階段
2. 電化教育向教育技術的全面發展
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
網絡化、多媒體化,理論研究科學化、系統化
拓展資料
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建立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從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從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從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①專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及其學派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分為:明了、聯想、系統、方法4個階段。后賴恩把原來的第一階段分為兩個階段,發展為:預備、提示、聯想、概括、應用5個階段。19世紀后半葉流傳甚廣,對歐美教育有很大影響。20世紀初傳入中國。美國教育家杜威在《學校與社會》一書中,首次把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模式稱為“傳統教育”或“舊教育”。
由此,開始了現代教育派與傳統教育派之間的長期論戰。該學派重視課堂教學、教師主導作用、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傳統教育學派也有保守、過時的方面。
②泛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流行的、具有影響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中國封建社會有儒家的崇尚道德修養、尊師重道、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傳統;五四運動以來有講求民主、科學、進步,振興中華的傳統;西方古希臘有主知和注重和諧教育的傳統;文藝復興后有尊重兒童、遵循兒童身心發展、培養學生能力與學習主動性,重視課堂教學與系統知識傳授的傳統。
上述均為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傳統教育(亦可稱為這一時期的教育傳統),是對以往傳統教育的揚棄、繼承和發展。一種教育傳統在形成、發展初期,基本上是符合實際的或進步的,隨著時代變化、社會前進,將逐步地不同程度地變得陳舊、落后。其中不符合客觀實際和社會發展的被剔除、揚棄;符合客觀實際和社會發展的則被視為精華加以肯定、繼承和發展,并更加科學化。
我國墓礎教育課程政策的發展歷史 分為三個階段:“國家”模式階段、“ 國家十地 方”模式階段和“國家十地方十學校”模式階段。
(一)“國家”模式階段
此階段的大致時間是從1977年“文革” 結束到1985年,是恢復正常的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時 期,也可以說是我國實行素質教育的醞釀期 或準備期。
(二)“國家十地方”模式階段
此階段的大致時間是從1985年到1999 年,這個時期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政治體制改革也不 斷走向深入,國家在實行政府機構改革的伺 時,不斷地下放權力,主要到地方層次,學校 層次仍然沒有多少課程權力。
(三)“國家十地方十學校”模式階段
20世紀末、21世紀初,我國不失時機地 抓住歷史機遇,進一步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化,在“擴大學校自主權”“ 教育松綁”的呼聲下, 我國課程的部分權力進一步由地方下放到學 校,學校(校本)課程的實施就是一個標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課程的發展歷史簡述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課程的發展歷史簡述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