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如何凍結尚德教育課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如何凍結尚德教育課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在蔡千年老師的新書《財務思維—如何成為財務高手》這本書里,他給財務思維的定義是這樣的:
財務思維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習慣的模式,也是財務決策的流程化應用。
他認為,建立良好的財務思維,可以將篩選、解讀財務數據信息的過程標準化,從而降低自身對數據的認知成本,提高反饋速度和準確性,讓信息得到更好的接受、吸收并最終分析輸出結論。
舉個簡單的例子,4月1日剛調整了增值稅稅率,有財務思維的會計主管,首先想到的是,稅率調整對公司整體稅賦的影響是多少,產品利潤空間有沒有變化,如果客戶要求,能否給客戶降價。
財務人員怎樣建立和養成自身完整的財務思維呢?在《財務思維》這本書里,蔡老師認為有三個核心因素: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識體系結構。每個領域都有本領域的知識地圖,財務同樣如此。在深入地學習財務知識之前,一定要先搭建好自己的基礎知識結構,然后用這個作為索引,將各個知識模塊串聯到一起。
這是要理解某一個知識模塊在整個財務知識體系里,大概是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哪個層次,知道他們在整個知識框架中是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功能。
這是要了解知識模塊之間的內部邏輯關系,知道不同知識模塊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組合在一個知識框架里。
老板:今年銷售要做到1個億
財務人員出動了!
銷售層面:
如何考核?按會計確認考核還是按現金收入考核?如果按會計確認考核,銷售是否理解會計確認的規則?
收款流程:
收款流程是否考慮充分和恰當?銷售人員和出納對接是否流暢?雙方信息交換是否充分和準確?
銷售條款和會計確認:
會計確認方法是否滿足公司目標?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更好的服務于公司目標?這些方式法律上是否合規?合同條款應該如何設置?
資本層面:
1億銷售可以給公司帶來什么?資本層面上如何合作?是否有合適的投資機會?
財務思維我的理解是因為長期從事財務工作,形成了一種財務管理能力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管理能力的體現。你會發現自己對事務往往會產生懷疑的態度,對待公司發生的每一個經濟業務,你都想透過現象看本質,并且想方設法的把其前因后果追究到底,分析其成本的合理性,考慮其費用是否是可以避免。總是能站在公司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而真正成為老板的內當家。
比如:在銷售與應收賬款管理中,銷售人員只管自己往前沖,成交是他們的目標。但是財務會考慮的更加多一點,比如要考慮客戶的資信能力,銷售的收益及成交的成本和費用,應收賬款的管理,以及通過交易對客戶如何進行客戶關系管理。并且還要考慮發票管理,倉庫及出貨流程,一筆業務從頭到尾會思考一通。這個是一項閉環管理系統!也是一項綜合思考能力。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做決策時,財務人腦子里不僅僅考慮利潤表的某一項目,我們的腦子里還有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也就是說當我們遇到問題,會考慮更多的因素,在更深的層次上討論這一影響。
1.工廠經理談好了一種重要原材料的一筆好買賣,要求大量購買。
經理思維:反正原材料一直都用得著,不如趁著價格好多買一些。
財務思維:資產負債表中的存貨增加,應付賬款一項也應增加同樣的金額,最終企業不得不用現金彌補這些應收賬款(很可能是在這些原材料能產生收入以前),同時,企業還必須支付存貨的倉儲費,而且可能需要借款來彌補現金的減少。計算是否購買這批原材料需要更詳細的分析,以確保在作出這類決策時考慮了所有的財務問題。
2.銷售經理希望增加收入和利潤,決定把小企業作為客戶。
經理思維: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財務思維:小企業可能不像大企業那樣信用良好,應收賬款可能會大幅增加,因為這些客戶付款很慢。會計可能會增加“壞賬準備“,這會降低利潤,資產,從而減少所有者權益。財務人通常會分析差別定價的可能性:是否可以通過增加毛利潤來補償因為向小企業銷售而增加的風險。
3.公司經理作出一項決策,要購買一套新的計算器系統。
經理思維:新系統提高生產力,從而會增加盈利能力。
財務思維:購買新設備的款項從何而來?如果公司杠桿比率過高,即如果相對于所有者權利而言,公司債務負債過高,那么借款來支付這套系統的款項則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當然,公司也可以發行新股增加所有者投資。財務人通常會根據公司現金和債務情況綜合考慮來作出一個合理的決策。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如何凍結尚德教育課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如何凍結尚德教育課程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