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赫爾巴特的教育課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赫爾巴特的教育課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內容:教育性教學原則的含義:教育(道德教育)是通過而且只有通過教學才能真正產生實際作用。教學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如何做到通過教學進行道德教育?
首先,要求教學的目的與整個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保持一致,即養成德行;其次,為實現這個目的,要設立一個近的目標,即培養“多方面的興趣”。
影響/評價:在赫爾巴特提出這一理論之前,教育家往往把教學和德育分開,規定各自不同的任務。赫爾巴特的貢獻在于:運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具體闡明了教育和教學之間的本質聯系,使德育獲得堅實基礎。但是他把教學完全從屬于教育,將二者等同,具有機械論傾向。
赫爾巴特明確提出教育學的科學性問題。在他看來:“教育學作為一種科學,是以實踐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的。前者說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說明教育的途徑、手段與障礙。”
他在哲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論,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學理論,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論,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三中心理論,他過于強調教師的權威,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赫爾巴特也是傳統教育的代表人物,體現了傳統教育的特點
“教師在課堂上教教材”,作為要素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們強調學校的課程應該給學生提供分化的、有組織的經驗,即知識,因此赫爾巴特也是學科課程的代表人物。
倫理學和心理學
赫爾巴特第一個進行了教育學科學化的努力,他以倫理學為基礎建立了教育目的論,以心理學為根基建立教育方法論,并創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育學理論體系。因此,赫爾巴特被稱為近代西方資產階級傳統教育學的創始者和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赫爾巴特生于德國奧爾登堡一個律師家庭。
他母親是一個聰惠而有教養的人,對赫爾巴特十分關心。
她請了一位很有學問的家庭教師來培養赫爾巴特。在她和家庭教師的精心培養下,赫爾巴特在語言、邏輯學、哲學等方面都學得很好,特別是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2歲進文科中學學習以后,他開始研究康德的哲學著作,13歲即寫了一篇哲學論文。17歲對畢業班同學就一個哲學問題作了一次報告,深受師生好評。
1794年他進入耶拿大學學習法學。畢業后到瑞士一個貴族施泰格爾家里當了三年家庭教師,教育施泰格爾的三個孩子。這三年的家庭教師工作對他一生影響極大。通過對三個孩子的教育,他對教育事業產生了越來越大的興趣。
他非常認真地工作,并不斷地總結經驗,每兩個月左右寫一份工作報告給施泰格爾,三年共寫了24份。這些報告為他以后撰寫教育著作打下了基礎。
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他拜訪了當時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并認真研究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發表了介紹裴斯泰洛齊教育思想的論文。
1800年他辭去家庭教師工作,回到家鄉,后在朋友幫助下到不來梅一所教堂學校擔任數學教師工作。1802年,他到哥廷根,一邊教書一邊學習,不久獲得博士學位,后進入哥廷根大學擔任講師,教哲學和教育學。他的課極受學生歡迎,所以不久即升為副教授。
1809年他應聘去柯尼斯堡擔任哲學和教育學教席。在這里他不僅講課,而且積極參與教育改革。他創辦了教學論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和師范研究班、附屬實驗學校,為培養優秀教師作出了貢獻。
赫爾巴特一邊從事教育實際工作,一邊勤奮寫作,撰寫了大量哲學著作、心理學著作和教育學著作。這些著作對后世影響很大,其中一些教育學著作,如《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已成為世界教育名著。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赫爾巴特的教育課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赫爾巴特的教育課程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勞動教育課程云端,勞動教育云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