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社區教育課程育兒心得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社區教育課程育兒心得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社區應該是居民自治組織,現在淪為街道的下屬單位,但待遇和福利和街道人員沒有半毛錢關系,只有做不完的事情和各個口子不斷下達的任務,疲于奔命,人員差,裝備差,福利待遇低,完成任務高標準,完成質量高標準,完成時間高要求
我曾經是一名社區工作者,8年社區工作經驗,中級職稱。工作上認真負責,可是由于得罪了辦事處的人,還有社區內部人不團結,我憤而辭職。工作艱辛,逢年過節不能休息。哎,終于可以不做啦。
只有書記或主任是社區正式工,其他人員就是公益崗和兼職是省里的最低工資標準。工作是最多的,完全成了書記或主任的雇工,出成績是她們的,出錯是你自己的,創城,創衛更少不了加班加工,掙的最少,干的最多。
我2001年退伍,在家待業三年多,2004年上半年分配到社區工作,當時工資300元,天哪就300元!到現在干了15年社區工作,每月到手1913元,從孤家寡人一個到現在三口之家,孩子小,妻子在家照顧孩子,按照安徽某市當地標準屬于低收入家庭,比低保線人均高那么百把塊錢,可笑的是我在社區負責民政低保、殘疾、退役軍人事物、黨支部資料、廉租房和一些領導臨時安排的任務等等工作,每當在低保審核時部分不符合標準的人還振振有詞地說“我不就買個十萬塊錢汽車嗎,我掙個五六千塊錢又不夠花”,天哪,你們困難時政府幫你們解困,現在咋不懂感恩言謝呢?這讓我一個低收入家庭情何以堪呀!每天上班干不完的活,資料要會寫、馬路要會掃、路口要會站、牛皮癬要會除、占道擺攤要會攆、鄰里糾紛要會勸、樓道垃圾要會清、各種普查要會搞、政策法規要會宣……等等等等。中午接通知下午就要交材料是正常事,周六周日上班是正常事,私人手機里全是各種工作APP,都不知道要劈成幾瓣才能干過來。我擔心自己堅持不住了,根本沒有動力和信念來支撐我繼續走下去了,身累心更累,真的累了,真的想放棄了……
結合我的經驗,答復如下:
1、社區工作者通常指社工,在大學里有社工專業,可以理解為服務社區的工作人員;
2、社工一般都會加入公益性質的社工組織,服務于需要幫助或者說救助的群體,例如婦女兒童、受家暴者以及性少數群體;
3、社工有時候也參與糾紛的調解工作,與心理咨詢師、律師多有聯系。
筆者在做律師期間,也多次跟社工接觸,這個職業的從業者對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富有同情心,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社會公益服務者,平時遇到什么家長里短的糾紛,可以考慮找社工組織給予幫助,這也是一條化解糾紛的一個途徑,我來舉例說明,比如一個女性家暴受害者,就可以尋求社工的幫助,社工可以利用社工組織的人際關系為受害者提供庇護所、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服務,對于社工的工資待遇一般是政府購買服務。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社區教育課程育兒心得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社區教育課程育兒心得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下一篇
算術啟蒙教育課程,算術啟蒙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