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心理教育課程設計環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心理教育課程設計環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建議你具體參考一下所在省份的筆試公告內容,以下是河北省下半年教師資格筆試公告內容,僅供參考:
(二)根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于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的通知》(教師司函[2017]41號)文件要求,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初中、高中、中職文化課類別面試增設“心理健康教育”“日語”“俄語”學科,以上三個新增學科的筆試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結合面試一并考核;小學類別面試增設“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術”學科。請有意報考上述學科教師資格證的考生在筆試報考時選擇相應的公共科目(201、202或301、302)報考。
以上三個新增學科的筆試科目三《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結合面試一并考核,就是學科知識是在面試時考察的,你筆試只需要考科目一和科目二即可。
八九十分及格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些網絡課程,當時我們學校是跟著另兩門課程一起開的,都是在網上刷題,然后看的課程最后在網上進行綜合評價,得到期末分數。
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80~90分左右,最好考90分,一般情況下,考90分以上就已經不錯了,如果真考60分,那就很丟臉了。
編首語:在教學中,教師要想知道學生學得怎樣,就必須讓學生把自己的所知所獲表現出來,其中最常用的做法就是通過練習來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說,課堂練習的設計和運用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
然而,練習的效果如果常常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學生在經過緊張學習,到練習階段,大多感到精疲力盡,一般性的練習已經很難喚起學生的興趣,如果是重復性、機械性的練習,更是讓學生厭倦甚至厭惡。
所以,我們必須提高練習對學生的吸引力,特別是課堂練習的設計。
例如,把對聯“花甲一周,尚余半百歲月;古稀雙度,尤欠三十春秋”用作數學練習:上聯為60+50=110;下聯為70×2-30=110。這樣的練習,學生既增長了語文能力,又增加了數學能力。
又如把古詩“歸來一只復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名”用作數學練習,“一百只鳥”在哪里呢?把詩中出現的數字寫成一行,然后在這些數字之間加上適當的符號,就會發現:1+1+3×4+5×6+7×8=100。這樣的練習,通過語數結合,是否別有一番情趣?
大家在網上曾經有這樣的一段吐槽――
其中,與作業有關的占了主要篇幅。由此可見,學生的作業之痛有多深。所以,教師在課堂的作業設計盡可能地連續和有效。
例如,教學語文《漁歌子》一課后,有一位教師采用了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改寫這首詩”的練習方式讓學生連續學習。有的學生改成了一篇小散文,有的學生以作者口吻進行自述,還有學生改成了一首詩:“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斜風細雨一釣鉤,心醉山水不愿歸。”
語文教材后面的學習提示,常常是“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抄寫詞語”以及一些理解課文的問答題。數學有應用題,其實,語文也可以有“應用題”。例如學習了《學會合作》后,一語文教師設計了如下應用題:
1,用課文中的生詞寫一段話,或編一個故事,用上的生詞盡可能越多越好。
小學語文的課堂主要包括兩個主題:
一是識字
二是培養孩子發現自然的美的初步能力
因此我們語文課堂設計需要圍繞這兩點,整個小學階段課程的選擇也是按照這個原則安排的。識字貫穿始終,美的發現不同階段發現美的層次不一樣,所以呢不同階段課堂設計不一樣,下面講講培養學生發現自然美。
1-3年級,要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主要以看到的、聽到的為主。比如《靜夜思》的課堂設計,首先設置問題,把學生引入課堂,可以設置情景對話:
老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
學生:好!
老師:你們看見過月亮嗎?
學生:看過。
老師:你們什么時候會看到月亮呢?它在哪里?都有哪些形狀?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做好課堂教學設計是重要的,也是要花費很多功夫的。要想設計好一堂好課,我們應該從“研讀文本、研究學生、設計課堂活動”這三個方面去考慮。如何做好課堂設計,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在這里,我就課前“研讀文本”這個環節,跟大家進行分享:
研讀文本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每天都要做的事,也是我們上課前的必修功課。
什么是文本?文本是指書面語言的表現形式,從文學角度說,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統含義的一個句子或多個句子的組合。一個文本可以是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或者一個篇章。文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文本”:任何由書寫所固定下來的任何話語。 狹義“文本”:由語言文字組成的文學“作品”。
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它至少負載著三重內涵:①創作的時候,文本是作者傳情達意的載體;②在面世以后,文本就成為一種客觀存在,賦有社會意義;③在編入教材以后,文本就打上了編者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蘊涵著編者的選擇標準和價值追求。
所以,我們研讀文本要邊讀邊思考:
①從文體的特征上讀,思考這是什么類型的文章?
②從作者的寫作動機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去讀,思考為什么寫這篇文章。
③從文章的內容和主旨上去讀,思考文章寫的是什么?
④從語言手法上去讀,思考怎么寫出來的文章?
⑤從編者的意圖和單元目標上去讀,思考為什么要放在這個位置?
⑥從教學的價值去讀,思考當下為什么教這篇課文?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心理教育課程設計環節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心理教育課程設計環節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