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這個比較困難,老師和學生朝夕相處,很難不產生感情,有師生感情,就沒有辦法完全實現客觀公正。
但就事論事還是可以盡力做到。把自己當做第三人,從旁觀者力場上去看,可以維持一個較為工作的立場。
首先,不要憑第一印象去輕易得給學生下一個評價,這樣不免會過于片面。首映效應會給我們日后對學生的態度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不要急于去評價一個學生,我們要在充分了解他的前提下再去評價。
其次,評價要樂觀,不要帶有自己的私心和個人感情。我們不能單純從他們成績的好壞來作出判斷,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對他們日后的打擊將會很大。
最后,可以和他們的家長多多溝通,或者通過其他科任老師和其他同學來全方面的進行了解。他或許成績不理想,但是可能在某方面有很好的表現,那么這個孩子就是好孩子,同時,我深信,每個孩子都不會一無是處,所以,在評價的過程中切記不要有侮辱學生的話語。
既然要科學評價學生,那就要依據客觀事實來做出判斷。如果是對學生回答完某一個問題的科學評價,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首先要給予這個學生肯定方面的評價,比如他回答問題的時候,語言特別流暢,聲音特別洪亮,邏輯性特別強等方面,可以作為它的優點指出,尤其是在全班面前表揚他,這樣會提升他的自信心。
其次,就學生回答錯誤的地方要給他指出來,特別明確的指出來。要注意語氣方法,可以文婉的說:“老師覺得這個問題還可以這樣據回答,你覺得呢?”這樣也給了學生思考的余地。
最后要給予學生鼓勵!
教師在課堂中評價學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畢竟是在眾人面前,對被評價者關系重大,不可輕率隨便。教師在課堂中如何才能做到科學評價學生呢?我認為:一是教師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提高學習自覺性及積極性。二是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生盡最可能的全面了解,知道其優點和弱點及其特長,有針對性的給予肯定或勉勵或批評,多鼓勵少否定,堅決杜絕“把人說死”的語言。三是教師在平時就要通過作業、課堂及課余表現、走訪家庭等方式方法,來“調查研究”學生,評價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實事求是。做到以上三點,就基本上能夠科學科學評價學生了。這需要老師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及大量的細致的工作,不僅僅是課堂四十五分鐘及備課、批改作業就行。就我所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有的老師不批改學生作業,而是讓學生互相訂對批改。這真是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老師不批改作業,何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何以做到因材施教?這或許是現在學生多、學校少,班級大,老師顧不過來的原因,但這畢竟是教學不該存在的大缺陷。為了改變這種及其類似的現象,使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做到科學,應當在充分肯定我們現有的教育教學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提高現有的教育教學管理和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及業務水平。國家應當再建更多的學校,培養更多的教師,使學校的學生數與學校規模及教師編制達到科學合理。二是使更多更優秀的人員進入師范院校,從源頭上保證教師應有的高素質高水平。三是提高教師的待遇,讓教師成為人所羨慕的職業。當然要注意出現待遇提高了,而素質水平沒上去的問題。三是發揚我們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優越性,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方針,特別是中小學一定要堅持有教無類的原則,對學生既要使其全面發展,也要使其發揮特常,一視同仁,讓我們的教育環境教育氛圍引導教師課堂評價學生時達到科學。我見過這樣的一所普通中學,而且還是當地數一數二的中學,大門口掛著“圖享受莫進此門,怕吃苦另走他途。”這樣的對聯,竊以為這是不合適的。學校是教育學生的場合,關系青少年的成長,家庭國家的未來,校長很重要,一定要把懂行的人選上。總之,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科學評價,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無疑有不同一般的促進作用,希望我們的教師都能在課堂評價學生時,做到科學。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基礎教育課程質量評價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