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基礎教育課程資源改革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基礎教育課程資源改革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課程改革從總體上已由實驗階段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六項改革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輝煌成就,基礎教育課程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我國基礎教育總體水平還不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號)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教育部決定,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新的課程體系涵蓋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2001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改革目標有: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立足于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升綜合國力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輝煌成就,基礎教育課程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我國基礎教育總體水平還不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面臨的挑戰是非常嚴峻的。
并不是說教育改革不好,而是因為考試選拔制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雖然各學校都知道改革對人才培養有好處,但就是不改,或者不敢改革。
怕改革之后影響考試成績,繼而影響招生,怕失去生源,這是非常現實的顧慮,誰能幫助學校去掉這些顧慮呢?
沒有人。
因此改革還需要很漫長的路要走。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基礎教育課程資源改革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基礎教育課程資源改革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