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學生作業管理辦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學生作業管理辦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十不準內容如下:
第一,要合理設置作業量,不準超量或減量布置作業,學生作業要實行年級和班級統籌。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其他年級語文、數學書面作業總量每天不超過 1小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和生物學科周一至周五不準布置書面作業。
第二,要科學設計作業,依據“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原則,有針對性的設計每節課的作業,體現層次性。不準統一性的選擇整張試卷或整本教輔資料作為作業,不準讓家長或變相由家長打印作業。
第三,要明確分類作業的目的,日作業關注針對性,周作業關注綜合性,不準布置無目的的作業。
第四,要設計面向全體學生的鞏固性作業,也要設計具有選擇性的拓展、補弱等類型的個性化作業,不準一刀切布置作業。
第五,要對作業過程、書寫等有規范要求,并針對要求進行具體、有效的作業批改與指導,不準只重“量”,忽視“質”,不準只布置不批改,或者進行應付性批改。
第六,要對作業進行分類批改,既包括全批全改作業,也包括選擇性批改作業,但選擇性批改作業要在一定時段內覆蓋全體學生,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不準出現只有學生自評或互評的現象,不準要求家長代批閱作業。
第七,要加強作業的日常監管,提升完成作業的質量。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的基礎上,優化作業的設計,創新作業的形式,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不準布置懲罰性作業。
第八,是綜合實踐類(包括手工類、手抄報、書法繪畫類、研學報告類等)作業或者作品要以任務為驅動,在學校學期課程規劃或學科備課中進行統籌設計,不準隨意設計,增加學生負擔。
第九,是綜合實踐類作業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所學課程要求,能由學生獨立完成,作品要盡量在課堂內由老師指導完成,不能在當節課堂內完成的作品要利用在校的碎片化時間或者在下節課完成。周一到周五不準安排學生帶回家中完成實踐類作業,需要周末完成的,每周最多布置1項,時間不超過1小時,不準讓家長代替完成。
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方面,提出如下要求:
一、把握作業育人功能。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
二、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也要控制書面作業時間總量。
三、創新作業類型方式。學校要根據學段、學科特點及學生實際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書面作業、科學探究、體育鍛煉、藝術欣賞、社會與勞動實踐等不同類型作業。
四、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學校要將作業設計作為校本教研重點,系統化選編、改編、創編符合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
五、加強作業完成指導。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和課后服務時間加強學生作業指導。
六、認真批改反饋作業。教師要對布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強化作業批改與反饋的育人功能。
七、不給家長布置作業。
八、嚴禁校外培訓作業。
九、健全作業管理機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學生作業管理辦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學生作業管理辦法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