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部義務教育課新程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育部義務教育課新程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根據新課標規劃,從今年9月起,全國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各年級均會開設“體育與健康”課,占總課時比例10%-11%,超越外語(6%-8%)和理化生、科學(8%-10%),成為小、初階段僅次于語文和數學的第三大主科。與此同時,新課標還明確學校需充分利用課后服務開展體育鍛煉等,發展學生的特長。
《課程標準2022》顯示,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
強調要在兼顧學科邏輯的情況下更多地關注生活邏輯。什么是生活邏輯?就是學生的成長面臨什么樣的真實的環境,真實的需要是什么。要基于學生成長這一主線,而不是基于學科本身的發展來設計的課程。此時,就要處理好理論和現實的關系問題。
一方面要教給學生更多的間接經驗和知識概念,另一方面也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做到有所兼顧。
還有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一方面要按照分科的思路組織課程內容,另一方面也要強調課程的綜合,按照生活邏輯將知識組織起來。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立足新修訂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對教師理解課程標準新理念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作深刻闡釋。
破解新課程實施中的核心問題,為教師開展教學和研究提供鮮活具體的案例。
針對課程標準中的核心觀點,提煉反映課改理念的焦點問題,展現教學實踐中的典型案例。
理論解讀有深度,案例評析有厚度,觀點描述有寬度。
新課標改革是從2001年6月開始的。教育部制定頻布了《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施綱領(試行)》。經過十年的運行實踐,發現在實施中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完善,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等,許多新知識,新內容需要補充,于是在2011年又進行了新一輪的修訂,并在年底頒布修訂后的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
新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頒布實施的,到今年已經實施了10多年。
為了主動回應新時代對教育的新發展、新要求、新期待,教育部從2018年年底開始,組織了新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工作,經過3年多的時間,日前完成了修訂。
課程標準有三個方面的功能,即是教材編寫、教學活動展開和考試評價的依據,當然它同時也是課程實施管理的最根本的依據。
如果要發揮這樣的功能,它應該具有自身應有的特點。首先是能用,能用就是思想性、科學性上是正確的;其次是管用,管用在內容上應該是系統的,方式上是適宜的,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性;再次是好用,好用就是簡潔清晰,具體豐富,沒有歧義。
能用、管用、好用即是課程標準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適宜性、可操作性、指導性六性的重要體現,也是這次課標修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本次課標修訂的目標直指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目的是通過課標讓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正能夠落實到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里面,真正落到實處。
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部義務教育課新程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部義務教育課新程標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