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發展的問題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發展的問題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2021年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改革的熱點是“雙減”的落實。
一減:過重課業負擔,合理布置作業,精減無用無效重復性作業,布置體現學科素養和能力方面的具有探究性和啟發性有興趣的作業練習。
二減:過多過重的學科性培訓和補課,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讓學生進行有益身心健康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活動,變成學習成長的主人,培訓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人才。
我國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經歷了四次:
1999年,提出了“研究性學習”,并以此為標志,開啟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的新時期。
2001年,教育部頒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志著我國新課改正式開始。
2003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15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實驗稿),標志著我國高中新課改正式開始。
2017年,教育部頒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及14個學
我國義務育課程改革有8次,每次重點都是對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材進行改革,也在這三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1.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針“以老 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有用經驗,借助前蘇聯經驗.建設新民主主義教 育‘’。2. 1913年1月召開的大區文教委員會主任會議和6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吹響了新 一輪改革的號角。兩次會議確立了今后教育工作的重點是整頓、鞏固和發展中小學。3. 1957年2月,毛澤東作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提出:“我們的教 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 有文化的勞動者。
1、促進教育公平。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是制約我國教育公平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可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2、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可以提高農村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增強農村人力資本的素質,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貧困人口受教育的機會顯著增多、水平持續提高,農村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問題實現動態清零,2020年貧困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
2013年以來,累計改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0.8萬所,實現貧困地區適齡兒童都能在所在村上幼兒園和小學。
貧困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是黨和政府對貧困地區教育的重視,給予貧困地區資金和師資力量上的大力支持大力投入,我們發現貧困地區現在最漂亮的建筑數學校。
其二是教育部門的領導有方,改進設備,培訓教師,改變教育理念等為鞏固率的提高作用顯著。
1.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得到充分保障。深入實施《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和《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提升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2.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中國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把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受教育權保障水平顯著提升
3.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快速發展。中國通過發展民族地區各級各類學校,舉辦預科班、民族班,在廣大農牧區推行寄宿制教育,著力辦好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等舉措,促進教育公平,保障少數民族受教育權利
4.殘疾人受教育水平穩步提高。著力辦好特殊教育,大力發展融合教育,努力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權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發展的問題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發展的問題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