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投入問題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投入問題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經國務院批準,從2023年春季學期起提高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小學由年生均650元提高到720元,初中由850元提高到940元,支持學校落實“雙減”政策、提升課后服務水平。
根據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要求,2022年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分配標準:普通小學每生每年675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75元,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每生每年6000元,對寄宿制學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標準增加公用經費
12月1日,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首場發布會,介紹教育改革發展總體情況。財務司副司長劉景介紹,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超過4萬億元,一半以上經費用于保障義務教育。
?
劉景表示,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超過4萬億元,帶動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首次超過5萬億元,支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民教育體系,建立了世界上覆蓋最廣的學生資助體系。
從2016-2019年財政教育投入情況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年均增長8.2%;占GDP比例為4.04%,連續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
從使用的情況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中義務教育占比最高,一半以上經費用于保障義務教育。2019年用于義務教育的經費占到52.7%,近四年期間這一數字始終保持在53%左右。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5.4%,在各級教育中增長最快;占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從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19年的5%,提高幅度在各級教育中為最高。
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區,"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0.9%,高于全國年均增幅2.7個百分點。用于學生資助的財政資金累計支出超過5000億元(不含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年均增長達到了8.35%。教職工人員支出占到62%,比2015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財政支出的重點已經逐步從硬件建設轉向軟件建設,更加注重教育質量的提升。
比例為70%。
1.縣級財政承擔義務教育公用經費的比例為70%。
2.這個比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財政部的相關政策規定制定的。
3.在具體實施中,縣級財政需要按照教育經費支出的實際情況進行撥付,確保教育公用經費的充足。
4.為確保教育公用經費的有效使用,縣級財政還需要加強對教育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管和審核,防止浪費和揮霍現象的發生。
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支出比例是指教育部門用于義務教育各個環節(包括課程改革、教材建設、師資培訓、補助學費等)的經費占整個教育經費支出總額的比例。
根據我國現行制度,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支出比例應不低于國家教育經費支出總額的15%。同時,地方政府應保證其教育經費中不低于財政總收入15%的用于義務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個最低標準,根據不同省市的財力情況和教育發展需求,具體的支出比例可能會高于這一標準。例如,在我國西部大部分地區,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支出比例通常會高于15%。同時,教育經費的投入和分配也會隨著政策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具體的投入和支出比例需要根據當前政策和情況進行判斷。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投入問題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投入問題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