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關乎中國教育事業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關乎中國教育事業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是憲法賦予給公民的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因為在憲法憲法中明確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 國家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提高全國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發展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發展學前教育。國家發展各種教育設施,掃除文盲,對工人、農民、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勞動者進行政治、文化、科學、技術、業務的教育,鼓勵自學成才。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1911年。
舊中國正式提出試辦義務教育是1911年。該年7、 8月,清政府學部派人在北京主持召開中央教育會議,會議議決了《試辦義務教育章程案》等文件。本案明確規定以四年為義務教育期,并提出了試辦義務教育的辦法。
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了《學校系統令》,即《壬子學制》,也是規定了“初等小學四年,為義務教育”。至此,從清末以來,擬議、醞釀了10余年的義務教育之事,終于被認定。
1937年,民國政府教育部頒布《學齡兒童強迫入學暫行辦法》,這個時期的義務教育概念是強迫教育。1940年4月,民國政府教育部制定《國民教育實施綱飯》,規定國民教育分為義務教育和失學民眾補習兩部分,兩者同時實施。
擴展資料:
中國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性質為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
1、公益性
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如修訂的義務教育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答:一、含義:
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
二、特征:
中國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的特點。
1、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范。
2、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要全部免除學費、雜費還需要一個過程。
3、統一性。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這個統一包括要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準、教學標準、經費標準、建設標準、學生公用經費的標準等等。
高標準、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使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包括殘疾兒童少年和外來人員子女)都能在相對均衡的條件下接受良好的九年義務教育。全市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以及弱勢群體教育均保持全省領先水平。加快實施小班化教育,至2005年,全市實現小班化的學校,小學達到30%以上,初中達到20%以上,其中6個老城區小學達到70%,初中達到50%;至2010年,全市實現小班化的學校,小學達到70%,初中達到50%,其中6個老城區小學基本實施小班化教育,初中達到80%。努力擴大優質義務教育資源,至2005年,全市優質教育覆蓋率達到50%,其中6個老城區達到65%;至2010年,全市優質教育覆蓋率達到75%,其中6個老城區達到90%。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關乎中國教育事業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關乎中國教育事業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