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財政投入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財政投入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義務教育經費是指政府為保障全民受教育權利,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提供的資金支持。在中國,義務教育經費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負擔,用于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基本教育權利,包括學校設施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材配備、學生補助等方面的支出。
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水平和使用效益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教育質量和公平性。
義務教育經費是指義務教育活動所需要的一切費用。包括義務教育的基建費用,教學設備,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等的購置與維修費用和教輔人員的培訓、工資、福利費用等。
來源
1.財政撥款。
這是義務教育經費的最主要來源。義務教育法第12條規定:“國家用于義務教育的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并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這里的兩個“增長”,是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雙方共同努力實現的。在“七五”期間,國家財政用于教育的事業費將達到兒66億元,比“六五。期間增長72%。已經大大高于同期的計劃財政增長比例。但要實現后一個增長,還要花大力氣。為了使經濟困難地區順利地實施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法還規定:“國家對經濟困難地區實施義務教育的經費,予以補助”。
2.征收教育事業費附加。
教育事業費附加是國家為了發展教育事業,特別是為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面向城鎮企業、個體經營者和農村承包戶征收的稅收附加款項。這是解決義務教育經費來源的一項重要途徑。義務教育法第12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在城鄉征收教育費附加,主要用于實施義務教育”。教育費附加,以各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殖稅、營業稅的稅額為計征依據,教育費附加率為2%,分別與產品稅、增殖稅、營業稅同時繳納。在城鎮,教育費附加由稅務機關征收,在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由鄉鎮人民政府征收。《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規定;教育費附加拓用于改善基礎教育的教學設施,不得挪做他用”。
3.社會力量及個人捐資。
中華民族有興學的傳統,武訓行乞辦“義學。,陳嘉庚先生捐巨資辦學都已載入了不朽的史冊。所以鼓勵社會及個人捐資助學是解決義務教育經費不足的又一渠道,也是義務教育法鼓勵社會辦學原則的體現。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社會上有大量的資金,只要引導得法,社會及個人捐資助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特別要調動海外的華僑、華人捐資辦學的積極性。如果辦得好,可以局部緩和義務教育經費緊張的狀況。所以義務教育法第12條規定:“國家鼓勵各種社會力量以及個人自愿捐資助學”。
除此之外,還要合理使用已有的義務教育經費,堅決制止挪用、侵占、克扣義務教育的經費。嚴格控制社會各方面向學校征收費用,嚴禁向學校亂攤派。
義務教育經費是指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包括小學、初中)的學校進行的財政投入,在基本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設備采購、教育改革與發展等方面進行投入的資金。
它是為了保障學生接受基本的義務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教育公平,保障開展基礎教育的必要經費。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財政投入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財政投入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