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中國義務教育法于幾年頒布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中國義務教育法于幾年頒布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資本主義社會率先開創了義務教育制度。德國(當時的普魯士)是世界上最早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
2.在我國,目前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義務教育是指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義務教育最本質的特點),普及性,免費性等特點。
我國的義務教育法,最初制定的是九年義務制教育。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發展以及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全國的九年義務制教育已經實行多年,這是一項惠及廣大百姓的一項普惠政策,使更多的貧困家庭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感謝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于 1986 年 4 月 12 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6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2006 年 6 月 29 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布的學校法令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的子女入學,這是最早的義務教育。世界上最早頒布義務教育法的國家是德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1986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正式頒布,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確立我國實施義務教育,它的頒布和實施開創了中國教育史的新紀元,使我國普及義務教育有了法律保障。法律同時還規定,“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強制、免費的特征。
改革開放以后,黨和國家立足當時實際,站在國家與民族發展上,把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作為擺在國家層面上來思考的重大命題。不過,當時無論是財力還是人力與精力,都難以保障龐大的義務教育發展的需要,于是國家在財政政策上就采用了“放權讓利”,提出了義務教育的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原則。縣、鄉、村就成了義務教育辦學責任主體。這一舉措在全社會興起了“興學重教”的熱潮,使學校校舍等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我國義務教育快速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學生鞏固率和學生初中畢業率都得以大幅提升。
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速,保障義務教育的能力也不斷增強。從2001年起,教育部和財政部對部分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試行免費提供教科書制度,“兩免一補”(免雜費、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開始走入人們視野。
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進行了修訂,首次明確 “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明確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義務教育經費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該法規定予以保障。
從2006年開始,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全部免除,2007年免費政策擴大到中部和東部地區,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一億多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免費成為現實。從此義務教育發展迎來新階段,背后則是中國教育發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
回過頭來看,“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對我國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中國義務教育法于幾年頒布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中國義務教育法于幾年頒布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