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最早提出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最早提出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從上海市教委獲悉,從2004年9月新學期開始,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行“五四學制”,即小學5年,初中4年,取代過去小學6年、初中3年的“六三學制”。 根據新學制,初中全面實行四年制,四個年級分別為六年級、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原來的“小學六年級”被取消,從1988年開始的過渡形態(tài)“初中預備班”被正名為六年級。
全面實行“五四學制”后,小學生修滿五年,學科考試成績合格發(fā)給小學畢業(yè)證書;初中生修滿九年,學科考試成績合格發(fā)給初中畢業(yè)證書。
上海市教科院專家指出,實行“五四學制”的最大好處是有利于減輕學生初中階段過重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在“六三”學制下,初中三年太短,學生剛從小學畢業(yè),第一年基本處于對初中教育方法和環(huán)境的適應期;一到初三,又將面臨畢業(yè)和升學,中間只有初二一年過渡,學生一旦跟不上,往往來不及調整,造成持續(xù)學習的困難。
未成年人發(fā)育提前,是促動“五四”分段取代“六三”分段又一重要原因。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都市文化的影響,上海市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發(fā)育普遍“早熟”,大多數六年級學生實際上已是少年,高一級學校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更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
上世紀80年代末,上海市為緩解市區(qū)小學入學高峰壓力,嘗試把小學六年級挪到初中,設立初中預備班。沒想到,這一“挪”大收其效,四年制初中讓學生感覺寬松多了,兩極分化現(xiàn)象逐漸弱化,學生個性發(fā)展有了更大空間。
1970年初,本著“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的理念,開始將小學六年制改為五年制。1979年,又將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我國有“六三”和“五四”兩種小學和初中階段劃分.1951年10月,我國頒布了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新學制,從1952年開始實行。...
小學五年制是1951年10月開始執(zhí)行的。1970年初,本著“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的理念,開始將小學六年制改為五年制。1979年,又將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guī)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fā)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現(xiàn)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后為中學教育階段,小學包含在九年義務教育內,小學教育不收取任何費用。
上世紀70年代小學和中學的學制是:小學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共計9年。那時候沒有十年級。大學的年級從不和中小學連著算。1981年9月城市高中改為3年制(所以1982年7月只有縣級以下的高中有2年制的畢業(yè)生,次年城市3年制高中有首屆畢業(yè)生),從1985年起高中畢業(yè)生全是由3年制高中畢業(yè)的。
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是從1994年9月1日開始的,包括小學6年,初中3年,并不包括高中。
歷史發(fā)展
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現(xiàn)代教育。
特點:
1.古代教育的特點:
不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教育,教育內容脫離實際生產的需要;教育有階級性質,針對貴族和上流社會;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2.近代教育的特點:
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為背景,科學技術教育已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重視普及義務教育;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和傳播。
3.現(xiàn)代教育的特點: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適用于社會的所有成員;科學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水平正在提高。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最早提出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最早提出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