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語文閱讀課程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語文閱讀課程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閱讀對學生獲取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此,《意見》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有具體要求:小學1-2年級不少于5萬字,3-4年級不少于40萬字,5-6年級不少于100萬字,初中7-9年級不少于260萬字。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各個學段的閱讀在要求上
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第二學段(3~4年級)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第三學段(5~6年級)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語文課程標準: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語文閱讀課程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語文閱讀課程標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