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最新工資發放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最新工資發放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實施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切不得低于當地財政收入的增長。
2、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義務教育費用逐步增長。
3、保證義務教育教職工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這三個增長是根據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55條規定的。此項規定被通俗地稱為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標準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使農村、城區的孩子都能享受同等優質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均衡的標準,個人認為應該包括:城鄉差別、地域差別縮小;取消重點與普通學校的區分;師資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學生均可就近入學;等等,應該是全方位、多層面的均衡發展,學校、教師、學生都能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教師基礎性績效70%是指崗位津貼和生活補貼兩項之和。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的績效工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基礎性績效工資,基礎性績效工資都是當月隨工資發放到教師手中。
績效工資中另外一部分叫獎勵性績效工資,用每月發放的崗位津貼加生活補貼之和÷7×3得到。平時每月發的是70%,還有30是放在年終通過考核發放。每個學校的發放方案不同,好多教師拿不到自己扣下的那部分,因此意見很大。
1、教師績效工資分基礎性績效和獎勵性績效,基礎性績效占70%,獎勵性績效占30%。
2、基礎性績效隨著教師每月工資發放,根據教師崗位不同,基礎性績效也不同,崗位越高 ,基礎性70%越高,有相應的對照表來填寫。
3、獎勵性績效是用來考核,能者多勞,多勞多得,調動教師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育發展。
不一樣。
這可以分為四個類別教師。
幼兒園教師:基本工資=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中小學教師。區別在于福利補貼差和職稱,收入較低。在本地區基本屬于中等收入。
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教師: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編制,收入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務員,在本地去屬于中等偏上收入。
高中教師:同樣公益一類,但是,因為職稱的評定和受聘政策及績效考核獎的區別,收入在一類事業單位中可以算上比較高的,他們的收入要高于中小學教師。
大學教師:公益二類事業編制。財政差額撥款供養的同時,還可以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按照政府確定的公益服務價格收取費用,其資源在一定區域或程度上可通過市場配置。所以,他們的收入是最高的。
老師的工資與教齡、學歷、職稱等掛鉤,階段不一樣,工資也會有差距,當然幼兒教師的工資怎么能和大學老師的工資相提并論,以平常心對待平常事,知足常樂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我們各個地區經濟發達程度,收入水平都不一樣,這對于工資影響很大。所以我們這里就當著你是比較同一個地區的吧。首先你要明白,任何東西都沒有絕對的,所以幼兒園里面,小學里面當然也有比大學高的,比如那些私立的貴族的里面的老師,別人也都是高材生高學歷的。那我們刨除這個特別的個例。我們講普遍的話,那你要知道教師資格證這么一回事吧,從這個就能看出了,因為教幼兒園,小學的只需大專學歷,高中的要本科或者研究生,那大學的就不用說了,研究生起跳了,那本著普遍學歷高,工資都比較高的情況,所以大學是高于高中,初中,然后再輪到小學,幼兒園的,杠精不要來,我這邊已經說了是普遍大多數的情況,確實有少數是相反的,我也在前面打了預防針,做好了鋪墊了,所以不要來杠,沒意義,我也無所謂咯。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最新工資發放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最新工資發放標準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