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學校檔案全宗介紹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學校檔案全宗介紹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全宗是檔案的基本分類和管理單位,指一個國家機構、社會組織或個人形成的具有有機聯系的檔案整體。通常情況下,一個獨立從事活動的單位,如一個機關、一個企業、一個學校所形成的全部檔案應該組成一個全宗,某一個人形成的全部檔案則可以構成個人全宗。全宗既是一定數量檔案的實體概念,也是檔案整理原則的重要體現和方法,在檔案學中有時稱為全宗原則和全宗理論。在檔案的整理、流轉和保管過程中,同一全宗的檔案不得分散,不同全宗的檔案不得混雜,這被稱作全宗不可分散性原則。
全宗的構成條件:從其形成者角度看,有組織和個人兩大類。
組織全宗的構成條件是:
1.可以獨立行使職權,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義單獨對外行文。
2.設有會計單位或經濟核算單位,自己可以編造預算或財務計劃。
3.設有管理人事的機構或人員,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權。
這三個方面往往互相依存,有時也并不完全具備,其中以第一條作為最基本的標志和主要條件。
個人全宗又稱人物全宗,其構成條件有:
1.對檔案館而言,只有那些對社會有突出貢獻或重要影響的個人,其檔案才可能成為一個實際的個人全宗,即只有名人的檔案才可能成為個人全宗;
2.這些名人的檔案能否構成個人全宗還取決于其檔案是否較為完整系統地留存下來,留存下來的檔案材料是否較為全面地記錄和反映了該名人社會活動的基本情況與過程,檔案機構是否對其檔案進行了實際的管理,是否將其作為個人全宗對待等諸多檔案和檔案管理方面的現實性因素
全宗介紹是以文章的敘述形式介紹和揭示檔案館室所保存的某一個全宗檔案內容和成分及其利用價值的一種材料,又稱全宗指南,是一種書本式檢索工具。其體例包括以下內容:
一立檔單位和全宗的歷史概況。此部分可簡要地敘述立檔單位成立的時間、人數、機構設置情況,主要領導的配備,立檔單位的性質、任務及主要職能活動情況,隸屬關系以及全宗歷史的沿革等。
二全宗內檔案內容和成分的介紹。這是全宗介紹的主體部分。其敘述方式,首先介紹全宗內檔案的構成及數量;其次,以檔案內容或以組織機構為主線分別介紹檔案情況,突出有價值的內容,第三,介紹全宗內檔案的整理(分類、編目)及保管情況。
三全宗介紹的輔助材料。此部分主要包括:關于利用全宗內檔案材料的說明(利用方式、服務手段、利用效果),有關立檔單位歷史和全宗歷史的參考資料情況(自編參考資料的種類、數量)等。
初始定義 來源于一個特定機構(包括行政機關、公司、機構、個人等)的所有檔案叫做該機構的全宗。 現代定義 我國的全宗理論是在借鑒蘇聯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我國認為:全宗是指一個獨立機關、組織或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檔案有機整體,它的基本涵義有三點,即全宗是一個有機整體,全宗是在一定的歷史活動中形成的,全宗是以一定的社會單位為基礎而構成的。
全宗是一個國家機構、社會組織、個人形成的具有有機聯系的文件整體,是檔案館檔案的第一層分類、管理單位。全宗號是各級檔案館為已進館或可能進館的單位分配的編號,用于區分各立檔單位,也便于日常管理和查詢。
當一個單位向檔案館移交過檔案后,檔案館根據相關規則給予移交單位唯一的一個代碼,此后該單位不論哪一種類別的檔案都是這一全宗號。沒有向檔案館移交過檔案的單位沒有全宗號。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學校檔案全宗介紹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學校檔案全宗介紹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