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部義務教育人工智能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育部義務教育人工智能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就是近年來中小學階段逐步開設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推廣編程教育,以培養復合型人才。
現高中階段以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及《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為指引,而編寫的《人工智能初步》教材為主,采用研究性、項目式、探索式的活動來引導學生拓展思維。
?
內容方面則以:人工智能的概念、基本特征與發展歷程;人工智能核心算法;人工智能典型應用與系統開發;人工智能安全與倫理。以此四大主題進行延展,并融合了項目式學習與案例教學理念,每章以一個主題項目展開,以各類環環相扣的體驗、探索、思考、實踐活動貫穿全章,其間還穿插了豐富而生動的案例。簡單的即可理解為以概念為基礎、以案例為體現、以實踐活動為融匯,進而生動、直觀地進行人工智能教育。
相較于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小學階段低齡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更偏向寓教于樂。
?
小學階段的人工智能教育多依托現有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引入機器人、無人機、Scratch圖形編程等為載體進行創新發展,開展人工智能教育,通過采集素材、創作作品,加強軟件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激發學生的創新探究精神;通過開展小組分類探索、出題創作、集體分工合作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與動腦結合,達到更高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相信經過多方探索與嘗試后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將更加成熟,助力培養符合時代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專業是涉及多方面知識的綜合性學科,大一主要學習的課程與計算機科學相關較多,包括以下內容:
1.基礎數學課程,如高等數學、離散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等;
2.計算機基礎課程,如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等;
3.編程語言課程,如C語言、Python等;
4.機器學習基礎課程,如機器學習、統計學習、深度學習等;
計量大學人工智能專業課程有:信號與系統分析,算法與數據結構,最優化方法,人工智能導論,機器學習,自動駕駛原理與計量測試,數字孿生與仿真技術,機器人技術,三維感知與測量技術。
該專業核心課程如下:
Python程序設計、信號與系統分析、算法與數據結構、最優化方法、人工智能導論、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及應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
中國計量大學人工智能專業是經教育部批準在國內較早成立的新興專業,支撐學科包括浙江省一流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國首批35所人工智能專業建設高校名單,上海交大新增人工智能專業,成為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在建的第十個本科專業。隨著2019級新生入校,交大也迎來了首屆人工智能專業76名學生,其中女生8人,男生68人,男女比超過8:1,編成三個人工智能班。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部義務教育人工智能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部義務教育人工智能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