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績效工資標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績效工資標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均衡的標準,個人認為應該包括:城鄉差別、地域差別縮小;取消重點與普通學校的區分;師資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學生均可就近入學;等等,應該是全方位、多層面的均衡發展,學校、教師、學生都能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標準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使農村、城區的孩子都能享受同等優質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教師是13薪,也就是除了每個月的工資之外會發第13個月的工資。教師的第13個月工資是全額發放,也就是說不扣公積金,不扣醫療保險,不扣養老保險,不扣各種其他的保險。這樣第十三個月工資會比平時工資高。只是由于地方財政狀況不同,發放的時間也不確定。但是第13個月工資總是有的
教師是13薪。
其實中小學教師第13個月工資實際上沒有取消,僅僅是發放形式發生變化,不管怎么說,國家多教師工資是相當重視的,這點可以從教育總局出臺的《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可以看出來,所以看到這兒,是不是后悔沒進入教師隊伍了!
目前教師是13薪。
教師的工資有幾部分構成,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所謂的13薪是基本工資,而不是所有工資都發13個月。
績效工資分為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績效工資每月發70%,每月扣30%作為年底的獎勵性績效工資,而這個30%是放到學校統一分配的,就會有部分人拿不到自己扣下的30%。
13
這個十三薪發放的資金來源于當地財政撥款,這跟當地財政實力強弱和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狀況密切相關,財政實力強的地方會正常發放,財政實力弱的地方可能就會欠發,甚至也可能就沒有這筆錢,這就是為什么很多老師說從來就沒聽說過什么十三薪的原因所在。
受訪的班主任中,每月工作津貼普遍在500元及以下。
據悉,長期以來,廣大中小學班主任教師辛勤工作在育人第一線,而享受的班主任津貼標準一直沿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制定的標準,已經遠不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自2009年起,國家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制度。而2009年出臺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要求將“班主任津貼納入績效工資管理。在績效工資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傾斜。對于班主任承擔超課時工作量的,以超課時補貼發放班主任津貼。”
原則上每個班(學生40人至50人)設班主任1人。根據現有學校布點、校舍條件不同,每個班學生人數有多有少,班主任工作量有大有小,班主任津貼應有所區別。復式班的學生人數可按每個年級學生人數合并計算。班主任從任命之月起,按月發給班主任津貼。免去班主任,應從不擔任班主任的下月起停發津貼。擔任班主任的教師,教學工作量未達到要求的,按津貼標準的半數發給。但因擔任其他工作任務以致教學工作量未達到要求的,津貼可不減發。
班主任因事假、探親假、學習、患病、負傷、生育及因公出差等,而臨時代理班主任工作的教師,當月工作超過10天不滿20天的,按班主任津貼標準半數發給,超過20天的按全月津貼標準發給。行政人員、教研組長兼任班主任并完成本職工作任務,應發給班主任相應津貼。班主任津貼所需經費,教育部門舉辦的普通中學和小學,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在教育事業費中“中學經費”和“小學經費”項的“補助工資”目內列支。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績效工資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績效工資標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