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資源均衡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資源均衡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國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義是實現人民教育的公平發展,讓優質的教育資源為大家共享,對于縮小城鄉差別具有深遠的意義,也極大地減少了教育亂收費的行為,促進了社會主義的和諧、公平發展,極大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發展的要求。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提出的要求,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是實現教育公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的一種必然選擇。
對于為適齡兒童少年提供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滿足群眾對教育的期望,推動義務教育在更高的起點上以及更大的發展空間上取得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
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加快薄弱學校改造,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在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進入公辦學校的前提下,發展民辦教育,提供選擇機會。
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率先在縣(區)域內實現城鄉均衡發展,逐步在更大范圍內推進。
努力縮小區域差距。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鼓勵發達地區支援欠發達地區。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特點是是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也就是使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在辦學經費投入、硬件設施、師資調配、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面大體處于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與義務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礎性相適應。
云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十項指標包括:
1.學校數量與布局均衡;
2.教育資源配置均衡;
3.教育質量普遍提高;
4.教育公平與包容性增強;
5.教育投入與經費分配公平;
6.教師隊伍結構合理;
7.學生學業負擔適度;
8.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
9.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完善;
1、 學生:具有學籍并在本學年初進行學籍注冊的學生。
2、學校占地面積(即學校建設用地面積)=綠化面積(包括灌木、草地、樹木樹冠正投影面積)+運動場(館)面積(即體育課、課間操、學生課外活動所需要的場地)+建筑用地面積(即學校建筑及建筑群實際占用的土地面積)。
3、學校建筑面積:整個學校的附著物,包括教學樓、辦公樓、食堂、宿舍、廁所、倉庫等各種樓房、平房的總建筑面積。
4、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學校中教室、實驗室、圖書室、微機室、語音室面積之和。
5、 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學校中的體育館面積和運動場地面積之和,運動場地面積指學校專門用于室外體育運動并有相應設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積。
6、 教學儀器設備值:學校固定資產中用于教學、實驗等儀器設備的資產值。
7、計算機臺數:計入學校固定資產的用于教學用的個人臺式、筆記本計算機。(包括教師用機和學生用機,不單純指微機室中的計算機。)
8、 圖書冊數:學校圖書館及資料室擁有的正式出版書籍。
9、 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小學專任教師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初中專任教師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小學規定學歷為中師學歷,初中規定學歷為大專學歷。)
10、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小學具有小學高級和中學高級職稱的教師,初中具有中學一級和中學高級職稱的教師。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資源均衡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資源均衡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