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成都義務教育招生發展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成都義務教育招生發展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是《全蜀詩文總集》。
這部總集編于北宋政和年間(1111年至1117年),由當時的蜀主孟昶主持編纂,收錄當時蜀地和前蜀、后蜀時期的詩人、文人的作品,共計11卷,被譽為是中國文化史上最早的一部地方詩文總集,也是中國古代參照地方風貌編纂文集的首例。
《全蜀詩文總集》收錄的詩文題材廣泛,包括賦、詩、文、歌、箋注、碑銘、題記、軼事等多種文體,體現了蜀地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文學傳統的深厚底蘊。此外,《全蜀詩文總集》在文學史上還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對于全國范圍內的文學刊物和地方志的編修,都起到了重要的參照和借鑒作用。
《成都文類》在成都文學發展史乃至巴蜀和全國文學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書囊括了成都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民風民俗,是巴蜀文化發展到宋代的產物,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可以說是一部我們了解漢至南宋時期成都地區的百科全書,是我們研究成都歷史文化最重要的資料來源之一。
彭州的發展史:彭州歷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之后立業興國。
建國后,彭縣隸屬溫江專區,境內分8區、30鄉、4鎮;1983年溫江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后,改屬成都市。1993年11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彭縣撤縣設立彭州市,12月28日召開大會隆重慶典。轄16鎮、12鄉,從此彭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歷程,今后的彭州將如同彭州市花。
成都市降水豐沛,年均水資源總量為304.72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58億立方米,過境水184.17億立方米,基本上能滿足成都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用水的需要。主要特點:
一是河網密度大。
成都市有岷江、沱江等12條干流及幾十條支流,河流縱橫,溝渠交錯,河網密度高達1.22公里/平方公里;加上馳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庫、塘、堰、渠星羅棋布。2004年有效灌溉面積達34.5萬公頃; 全市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61.5萬千瓦。
二是水質優良。
成都地處岷江流域中游,河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地下潛流和融雪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峽谷之間,受人為污染極小,因而水質格外優良,絕大部分指標都符合國家地面水二級標準的要求。
成都流域屬于長江流域。
成都,許多人認為不屬于長江流域,那么,成都屬于長江流域嗎?
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流域的概念。流域即河流的集水區域,是水系干流和支流流經的地方。受重力影響,陸地上的各種水流由地勢較高的地方流向地勢較低的地方,形成一個相對閉合的區域,一般由一條干流和數條一級、二級等支流組成。因此,流域不僅包括干流,還包括支流。
長江流域,指發源于唐古拉山的長江干流,及沿線流入長江干流的雅礱江、嘉陵江、漢江、湘江、贛江等支流所流經的區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8.8%。長江流域大致南起云嶺、雞足山、烏蒙山、苗嶺、南嶺等,北至巴顏喀拉山、西傾山、岷山、秦嶺等,東南至武夷山、石耳山、黃山等,橫跨我國地勢第一、第二、第三級階梯,包括西藏東部、四川大部分、貴州中部、北部等區域。
四川除一小部分(黑河、白河)屬于黃河流域,其他區域均屬于長江流域,成都當然是長江流域內的城市。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成都義務教育招生發展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成都義務教育招生發展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