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犯錯案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犯錯案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人生中的必修課。為了陪伴孩子成長每一個家長都付出很多,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了錯,我們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1.首先不要當眾批評孩子。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當著眾人面批評孩子。因為小孩子自尊心都很強,如果家長當著眾人面批評了孩子,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創傷,會無形中給孩子形成自暴自棄的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2.接著在孩子還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時,家長應讓事情暫時沉淀
孩子已經做了錯事,但是他還沒有認識到自己錯,或者他不認為自己做了做了錯事的時候,家長可以讓事情暫時放一下,給孩子一段冷靜考慮的時間,待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再和孩子溝通。
3.然后家長沉下心來,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
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家長知道之后,一定不要打罵孩子。因為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打罵孩子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家長越打罵,孩子越逆反,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所以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只有心平氣和的溝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同時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的錯誤擴大化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不僅要給孩子創設改正錯誤的環境和時機,也要給予孩子改正錯誤的信心。作為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改正錯誤。如果家長過于關注孩子所犯的錯誤,并將孩子的錯誤無限擴大,就會嚴重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孩子就會破罐子破摔。
5.最后還要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
保持冷靜的心態。既是要家長在孩子犯錯后要冷靜,不要氣急敗壞,更不要打罵孩子;也是要孩子冷靜,既不要蠻橫無理,也不要哭哭啼啼。等待雙方冷靜下來再進行交流。
2/8
讓孩子完整地敘述一遍事情的經過。通過敘述,讓孩子有機會整理事件的全過程。敘述的過程既是家長了解事件的過程,也是孩子自我解釋、重新認識事件的過程。
3/8
引導孩子分析犯錯的原因。通過對事件過程的描述,孩子心中應該知道自己犯下了什么樣的錯誤,雖然口頭不一定承認。家長接著讓孩子自己來分析下事情的原因,可以用這些用語:“換個說法呢?”“不這樣做呢?”“這樣做會有什么結果?”“換了你會這么做?”
4/8
和孩子共同分析:你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還有更好的選擇嗎?這是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情要承擔必要的后果。有的錯誤事后能補救,但是更多的錯誤是事后難以補救的。這道理讓孩子知道,并且讓孩子勇于承擔責任。
5/8
引導孩子做出最好的處理結果——道歉。錯了嗎?錯了。犯錯之后怎么辦?問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辦法解決這件事。引導犯了錯誤的孩子主動道歉比家長替他道歉強得多。
6/8
孩子犯了錯誤,要允許孩子為自己辯白,做家長的要沉住氣,靜下心來,聽孩子說心里話,從而了解孩子的心態、觀點。不要板著臉,瞪著眼,擺出一幅嚴肅的面孔, 說些過頭的話,而要留有余地。要讓孩子把話說完,允許為自己辯解。
因為孩子雖小,但他們有獨立的人格尊嚴說的有理,應予贊賞、肯定,說得不合理,可以進一步交換、辯解。這樣,不僅可以使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增多,距離拉近,而且可以在辯解過程之中使孩子認識自我,校正自我,完善自我。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犯錯案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犯錯案例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