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8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8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語文課程標準: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適應新時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我部組織專家對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完善。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咨詢意見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的審議結果,經研究,決定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開始執行。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語文課程標準在給語文學科定性時,除了繼續突出語文的交際工具性質之外,更強調語文的人文性質,語文的內涵進一步拓展了,明確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過去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質轉向重視語文的雙重(工具性和人文性)性質。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僅一個“工具性”或“人文性”是無法概括語文這一復雜學科的本質屬性,而且“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身又是處于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關系之中。說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絕對不是排斥它的科學精神;說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也絕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不存在限制這一個,張揚另一個的問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8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8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