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教育是為了知識的傳承、 為了工作而教, 為了自己的職業道德, 也有可能是為了自己的愛好, 總之就是教,傳承知識。
2、教育目的:存在于人的頭腦之中的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特指一定社會(國家或地區)為所屬各級各類教育(或者說是整個教育事業)的人才培養所確立的總體要求,是整體教育意欲達到的根本所在。
3、教育目的含義: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育目的: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4、層次結構,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動的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育目的是各級各類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質量標準和總的規格要求,是各級各類學校工作遵循的總方針,但它不能代替各級各類學校對所培養的人的特殊要求。
這是國家戰略!堅定不移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要堅決將教育發展放在第一位,全面執行教育優先發展的法律政策,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上優先安排教育,在財政投入上優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深刻認識到教育對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1992年黨的十四大首次正式提出“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1993年《 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要“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資體制,增加教育經費”,以確保教育優先發展。1995年,“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寫入《教育法》。自提出以來,我國著力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尤其是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2012年我國首次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目標。《 教育現代化2035》強調“堅持優先發展”,要求進一步完善教育現代化投入支撐體系。
??擴大教育經費投入是落實教育戰略地位的關鍵,必須不斷健全保證財政教育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優化教育經費結構,保障教育經費投入穩定、增長。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發展科技必須要重視教育的發展
2.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當前建設的一大中心,圍繞文化建設教育地位日顯突出,提升到戰略高度
3.綜合國力的較量中國家的文化力成為比較的重要方面
國家教育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研究制定全國教育事業的具體方針、政策并組織實施。
(二)研究制定全國教育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擬定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規模、速度和步驟,組織、指導、協調全國教育發展規劃、年度計劃、教育體制改革和辦學體制改革的實施。
(三)負責全國基礎教育(含學前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含社會力量辦學),協調、指導、監督區、縣(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教育工作。
(四)主管全國教師和教育行政干部隊伍建設工作,負責全國中小學校長資格認定;參與制定全國教育系統人事管理工作的有關政策和規章制度;指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組織實施師范院校畢業生就業分配工作。
(五)統籌管理本部門的教育經費;參與擬定教育經費籌措、教育貸款、教育收費和教育基建投資等方面的規章和辦法。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國家確定的教育經費增長的原則,監測各區、縣(國家)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按有關規定對全國教育基本建設和局屬教育事業單位經費及國有資產進行管理;指導全國教育系統內部勤工儉學和校辦產業工作。
(六)負責全國各類學校網點布局規劃調整工作,學校基建、校舍和校產及教育用地的管理。
(七)負責管理全國學歷教育及考試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我國家各級各類學校招生計劃。負責繼續教育、成人自學考試、掃除青壯年文盲。
(八)負責管理并協調、指導教育系統的外事工作;負責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出國留學人員的審核;負責協調同港、澳、臺地區的教育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