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義務教育均衡展的含義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義務教育均衡展的含義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也就是使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在辦學經費投入、硬件設施、師資調配、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面大
體處于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與義務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礎性相適應。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包括的內容:
①區域之間的均衡發展;②區域內部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③群體之間的均衡發展,目前應當特別關注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其最終目標,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實現教育公平。
經相關查閱:均衡生是指在中考合理分數線下的在學校排名較高的學生可通過均衡志愿錄取。每個學校都有一定均衡生的名額,由電腦根據中考成績排位選擇,根據排名由高到低。
學籍在本校,且初一至初三年級三個學年均在該校學習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含正常轉學、休學的學生),才有資格參與20%均衡生招生指標的競爭。均衡生政策對有潛質的家庭貧困學生是雪中送炭,讓許多在中考中未達到學校分數線卻有潛力的學生有了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順便提供下錄取須符合的三個條件:
一看均衡志愿。未填報均衡志愿的考生不得以均衡形式錄取。
二看考生分數。一批次高中均衡生錄取分數不低于相應學校統招錄取分數線下50分,二批次高中均衡生錄取分數不低于相應學校統招錄取分數線下40分。
三看學校排名和均衡計劃。考生依分數按填報的志愿學校排名,根據均衡招生學校計劃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不知能否幫到提問的親!
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發展。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們對教育公平問題的關注程度顯著提高。教育均衡發展,是關系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整體戰略問題。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必須明確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論問題。
從宏觀層面說,教育均衡指教育均衡發展;從微觀方面說,教育均衡指課程均衡發展。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則的支配下,國家制定的有關基礎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制定的有關基礎教育法規、政策,都要體現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思想,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群體之間的基礎教育資源,必須均衡配置;各級學校和教育機構,在具體教育活動和教學活動中,要為每一個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教育均衡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教育均衡發展現階段主要是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主要指經費、設備、師資等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區域間均衡,包括省域、市域、縣域之間教育均衡發展。
2、城鄉間均衡。城鎮和農村教育均衡發展。
3、校際間均衡。同一個區域內各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義務教育均衡展的含義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義務教育均衡展的含義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