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活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活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教育活動的本質就是喚醒,喚醒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欲望以及對于自我潛能的開發。教育它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因此它也是一種人在有意識情況下,對于自我提升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社會活動。
教育不能過于強調外部的功能,應該回歸到培養人的本質上,教化培育。
教育的本質是:指教育的內在要素之間的根本聯系和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于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征。與“教育現象”相對。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教育,它的職能是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傳遞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促進人的發展,培養該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本質特性即反映事物規律的穩定的、普遍的特性。教育本質,即貫穿于一切教育之中,從古至今乃至未來,只要教育活動存在就永遠起作用的特性。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特有的活動。
教育的本質 教育本質的多重審視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于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征,即“教育是什么”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征。
(2)關于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 : 上層建筑說;生產力說;特殊范疇說;多重屬性說。
(3)關于教育本質的第五種觀點“意識替代說”: 唐震認為,文化教育的本質也許可以概括為:用我們已經掌握了的關于我們的對象及對象關系的知識,教給新的個體以應付對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種意識改變另一種意識,以意識之間的碰撞、磨合、滲透及變革為目的,是一種意識覆蓋以至消除另一種意識的、令個體可能產生痛苦的過程。由于任何兩個個體所面臨的對象均有不同,從不同對象中得來的意識之間就具有差異性或沖突性,文化教育活動的受體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現實社會中,人們為了減弱受體的排斥心理,
一是讓教育活動主要在長幼之間進行。年長者(或者先得知識者)一般居于教育者地位,年幼者(或者后得知識者)知識匱乏,像個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
二是通過功利等方式加以誘導。比如古代有“學而優則仕”,今天有“知識就是財富”等教育目標的召喚,使得教育活動能夠正常地開展下去。
關于意識替代,作家三盅則說:我們強迫孩子用死記硬背替代想象與創造,于是我們易中天多,而陳景潤少,甚至一萬個易中天里挑不出一個陳景潤。
教育 文化教育通過改變個體的意識空間來改變個體的選擇指向。人類通過文化教育增大了個體的意識空間,從而找到了教給個體選擇對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徑。人類的文化成果通過教育者附著在個體的意識當中,塑造了新的個體,為個體關于未來的指向提供了透視器和顯微鏡。
(4)人類的教育有社會性、目的性,這與動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質區別。人類教育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關系。
教育的本質不是獲取知識,而是獲取行動!
一個不會讀書的人,行動力自然是很差的,當然,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有行動力,因為他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父母或者老師,為了獲得他們的贊賞。
中國的父母,學校的老師也正在這樣摧毀年輕一代,因為,100%的家長、老師告訴孩子,你要好好讀書,只有書讀得好,將來你才有能力在社會競爭,只有書讀得好,你才能出人頭地,甚至龍應臺也說過,讀書的意義是更多的選擇,我想這違背了教育的本質。
歡迎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活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活動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