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正確的兒童觀:
(1)兒童的發展是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多層次的相互結合,相互作用的過程;
(2)發展不是孤立地,靜止地由于某一因素的作用而發展,而是由多種因素參與其中的動態發展過程;
(3)兒童是發展的主體,是在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主動地發展的,而不是被動地發展;
(4)兒童具有發展的潛力,在與適當的教育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兒童的潛力;
(5)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個體,發展水平和速度不同,興趣和愛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齡或班級為標準來武斷地劃一;
(6)兒童通過活動而發展,在對物體的操作和與人的交往中發展知識,能力和個性,而不是坐著,只通過聽或看教師的說和做而發展;
(7)兒童身心各方面是一個整體,對他們進行的體,智,德,美幾方面教育也是互相聯系的,應使兒童從小獲得初步的全面的發展,不要孤立地只偏重某一方面的發展;
(8)每個兒童都擁有發展權,受教育權等,這些權力應當受到尊重和愛護。
正確的教育觀:
幼兒時期是孩子迅速發展的時期, 而游戲在幼兒成長中起著特殊的教育作 用。
游戲是一種有興趣的活動, 幼兒易于接受, 游戲活動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 游戲本身既有活動又有內容, 比單個動作和詞語更有趣, 它可以使幼兒在頭腦中 保留印象和經歷, 經過的活動比較活躍, 印象深刻; 游戲活動比較生動具體, 適 合幼兒感知動作、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能力的特點;游戲是一種自由自愿 的活動, 幼兒在游戲時可以根據自己意愿、 體力和能力進行各種活動、 可以自然 的表達思想感情, 還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發揮想象力, 因而感到輕松愉快; 游戲可 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可以借助游戲了解周圍事物。
所以, 在幼兒教育中, 應該 充分發揮游戲的重要作用。
八歲對于孩子來說正是成長的初始階段,小學不僅僅學習知識吸收的階段,也是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特征的時期。很多孩子在小學可能會因為外界的因素而影響了個人的成長,很常見的是在小學因為身高或者家境等因素受到同學的嘲笑,長大之后在社會上常常會有陰影,也會有很多自卑的心理。
其實,一個孩子的成長,包括孩子的生活環境、家庭教育、人際交往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長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成長。
像“孩子在學校或一些集體活動中,站隊總是往后站或者往邊站”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來分析:
如果孩子是因為自身身高而往后站或者是往邊站,說明孩子是一個善良的人,懂得讓位給其他身高弱勢的孩子。
如果孩子是因為學校老師的安排,家長可以詳細咨詢一下相關的原因,了解到孩子站后排或者兩邊的具體原因。
如果孩子是因為本身心理的因素,家長們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來開導孩子,比如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去訓練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可以和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孩子在小學是很喜歡表達,沒有青春期的焦躁,家長們可以耐心指導孩子,幫助到孩子。
您的孩子不喜歡在集體活動中表現自己,先來分析原因:
1.孩子自身性格原因。
每個孩子成長發展都有差異性,不在集體中表現不代表他很差,而是不善于在眾人面前表現這方面的才能而已,跟每個孩子性格有關。孩子從出生到八歲,是否一直都是這樣的表現,如果是可能是缺乏自信。
2.家長性格影響。觀察一下家里父母是否也在眾人面前不善表達的經歷,或者也有類似行為,家庭教育是言傳身教的過程,影響是無形的。
3.他人行為影響。如果只是偶爾幾次這種退縮表現,那要看是否跟帶隊老師有什么誤會,或者跟同學有什么不愉快,受了刺激,缺乏表現動力。而且遇到難題自己無法解決,產生的恐懼和緊張心理。
需要具體尋找原因,才能知道如何解決。
針對以上三種情況,分別談一些應對措施:
1.若是孩子性格原因,不必焦慮,不善于說的孩子善于聽;不善于表現孩子善于思考;不善于做幕前的人善于做幕后服務,總之每個人氣質有——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各有各的特點,并無好壞之分。
2.若是家長性格影響,家長反思自己是否有消極態度對待不能完成任務,是否在任務面前退縮、逃避、推卸、阻抗等無意識行為,孩子會習得這些對待事情的態度。
3.他人的影響,跟孩子交流一下,是否最近發生了什么事,而又不敢告訴父母的,比如老師的壓力、同學的嘲笑、某一次獲得的不成功體驗等,然后陪伴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家長在背后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比如同學矛盾、師生矛盾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